德明中医

标题: 听故事 学中医 系列--马小山学医记 [打印本页]

作者: 黄土地    时间: 2011-11-26 09:56
标题: 听故事 学中医 系列--马小山学医记
本帖最后由 黄土地 于 2011-11-26 10:06 编辑

中医学习历来是一个比较辛苦的过程,从中药到方剂,从诊断到辩证,从五脏六腑到经络穴位,都需要去学习记忆,而且好多概念晦涩难懂,好多人在这个过程中打了退堂鼓。
有鉴于此,我们努力探求一种方法,把中医的理论和知识融汇到故事和事例中,让中医学习不再枯燥无味,而变得充满乐趣,让大家在一个轻松自在的氛围中,理解中医,理解传统文化。因为这是一种尝试,所以,可能会有好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马小山学医记就算是我们这种尝试的第一场戏吧,因为故事中涉及药学、诊断、健身、传统文化、中医理论、病例等多个方面,所以,每位负责该内容的讲师都可以把故事接下去。

                                         马小山学医记

故事梗概:民国初年,马小山出生在陕西一个偏远的山区,从小多病,有幸遇到好多贵人帮助,一次次渡过难关,他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见识了好多人的病苦,开始立志学医,经历了好多中医高手和世外高人的指点,终成一位大医。

主要人物:父亲:马仁通 一位普通农民,但很有见识
             母亲:魏氏 中国传统女性,善良而坚韧
            赵老中医:本村的一位祖传老中医,医术高明,并精通内家功夫。
           李先生:教书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识渊博
            梁婆婆:本村产婆,祖传接生,祖上传有妇幼调养秘本,对妇科儿科疾病调养有独到见解。
          ……

第一章 出生

马小山出生及梁婆婆接生的过程,介绍了小儿出生应注意的问题:如何断脐带,洗浴,小儿蒸变。

第二章 惊痫

小山30几天时,喂奶惊吓,而发烧啼哭不止,介绍了小儿惊痫的治疗方法。

第三章 水痘

十个月时,小山发水痘,介绍了发水痘的原因及正确治疗办法。
作者: 黄土地    时间: 2011-11-26 20:50
本帖最后由 黄土地 于 2011-11-26 20:51 编辑

小山的村子四面环山,只有村南一条小路通往山外,由于地处偏僻,村民过着半与世隔绝的生活。村子有一个很有味道的名字,叫归元村,据说很久以前没有名字,后来有位异人云游至此,治好了村里人的病,村民挽留而在此定居,看到这里风水极佳,而起了这个名字。赵老中医、李先生和梁婆婆的祖上都曾得过这位异人的指点。
村东有一座特别高的山,名叫杏花山,因山脚下多杏树而得名,每到春天,杏花遍野,山花烂漫,景色怡人。山上古树参天,各种药材数不胜数。杏花山上的泉水流到山下,在村子的前面汇成了一个湖湾,村里人叫它潜龙湾,每到夏天,这里就成了孩子们的天堂,大家在里面游泳、捉鱼,陪伴着一代代孩子度过了一个个美好的童年。

第三章 百药棉
小山身体一直较弱,梁婆婆让他父亲到山上采当地很常见的一种草药——百药棉,每天熬饭都加进去几段,喂给孩子喝,慢慢地小山的身体开始强壮起来。
百药棉-黄芪的别名,功效及主治。

第四章 医缘
赵老中医家离小山家不远,很喜欢这个孩子,小山也经常跑到他家里玩,赵老中医60多岁了,因为学医及练习内家功法的缘故,身体硬朗,还常常独自一人上山采药,走起路来比小伙子还要快。所以他的院子里经常摆满了各种草药。小山很感兴趣,每次都围着爷爷问这问那,赵老中医看他感兴趣,也很愿意把一味味草药编成故事讲给他听,小山听的津津有味……
当归的故事……

第五章 溺水
夏天又到了,孩子们又开始到潜龙湾玩耍了,一个小伙伴在游泳时出事了,大家在水里找了整整一夜,才找到,孩子已经气息全无,赵老中医看过之后,运用灸法让孩子活了过来……
溺水的急救方法
作者: 弘毅生    时间: 2011-11-26 22:30
增加趣味性,值得尝试,加油!
作者: 黄土地    时间: 2011-11-27 10:59
第六章 上学
小山六岁了,父亲把他送到了李先生的私塾,开始跟随李先生学习四书五经。李先生和赵老中医关系很好,赵老中医看小山适合学医,就让李先生在功课之外又让小山背诵黄帝内经、伤寒等中医经典,小山很聪明,一部经典几个月就背上来了。

讨论:私塾背诵是好是坏?

第七章 捅马蜂窝
孩子们经常聚在一起到山上玩耍,这一天,伙伴们在山上的一棵大树上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马蜂窝,就想办法把它搞下来了,两个孩子被马蜂蜇伤,多亏赵老中医想办法给治好了……
马蜂蜇伤的治疗,蜂蜜的功效

第八章 钓鱼
鲫鱼的功效
作者: 无根树    时间: 2011-12-9 17:16
很有趣




欢迎光临 德明中医 (http://jiu.dmzy.org/)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