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明中医

标题: 晋文公复国 [打印本页]

作者: 八戒小瘦瘦    时间: 2012-12-15 22:16
标题: 晋文公复国
晋文公,生于前697年(一说前671年),卒于前628年,姬姓,名重耳(“重”的发音:chóng),谥号曰“文”,侯爵,称“晋侯重耳”,简称“晋重耳”(先秦男子用氏,故不作姬重耳),史称晋文公。春秋中前期晋国国君,晋献公之子,晋惠公之兄,政治家、外交家,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他于公元前636年(周襄五十六年)做晋国国君,在位时间仅八年。在做国君之前,他被迫流亡列国,历时达十九年之久。他是春秋时代第一强国的缔造者,开创了晋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原霸权。退避三舍、秦晋之好都是以他为主角的成语故事。
曲沃世家
  
  晋文公
晋国,姬姓,唐叔虞之后。叔虞之子王孙燮迁于晋水,史称晋国。自周以降,皆为周室甸辐之邦,股肱之国。
  在周王室的荫蔽之下,晋国稳稳度过了近三百个春秋。然而,随着西周王纲失统,晋国的传承也出现了问题。
  晋穆侯有二嫡子,长曰仇,次曰成师,二子皆贤。穆侯以公子仇为太子。后穆侯死去,太子仇继位,是为晋文侯。文侯为贤主,成师也颇得人心。文侯死后不久,晋昭侯以成师平乱,封成师于曲沃,是为曲沃桓叔。然曲沃富庶,农业发达,人口众多,使得这一支小宗很快达到了可以与晋国大宗一决雌雄的强盛。之后半个多世纪,曲沃一族与晋国大宗开始了漫长的争夺国家统治权。
  曲沃,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交通便利,虽非晋国之国都,却是晋国的第一大都市,更是当时晋国的实际军事、政治重心。
  至前679年,曲沃武公灭晋宗,并取而代之。此间,曲沃族三代(桓叔、庄伯、武公)弑五君(昭侯、孝侯、哀侯、小子侯、晋侯缗)、逐一君(鄂侯),终以小宗宗主的身份承大宗的祭祀权,史称曲沃代翼。
献公之子
  公元前697年在曲沃宫中,一个婴儿呱呱坠地,无论是当时的晋国头号权臣曲沃伯,还是公子诡诸以及大戎,都未曾想过其有何特殊之处,只发觉了孩子长相有些特别,重瞳子且骈肋。生理上
  重耳-晋文公复国图
[1]有些畸形,肋骨紧密相连如一整体;重瞳子则令人新颖,孩子的祖父、父母或许听说过上古的舜帝就是重瞳子。他们给武公的长孙起名“重耳”。
  曲沃代翼后,晋武公功成名就,不久去世。公子诡诸继承父位,是为晋献公,时年前675年。此时的公子重耳已经长成翩翩少年。爷爷新丧,父亲晋献公才把他与齐姜之子申生从贾国接回来。申生,乃仁德君子,再加之他是齐桓公外孙,不久就被立为太子。
  重耳虽贤,因为自己的外公(狐突)不如申生的外公大款。有个强大的外公做后盾,申生获得的政治待遇也就更高。申生为献公太子,威望甚于重耳,也更具长者之风,最得国人的爱戴。士蒍、先丹木、里克等人都更亲于申生,连狐突也认为申生比重耳更为优秀,更适合接班献公。
  里克、士蒍等人的支持,无疑加重了申生争夺君位的政治砝码。在申生的阴影之下。年轻且胸怀大志的重耳身边也集聚了一批智囊,虽实权不大,且干劲十足。其中五人以狐偃、赵衰、先轸、贾佗、魏犨最为优秀,被称作“五贤”。
编辑本段
人物生平
骊姬祸国
  前672年,晋献公讨伐骊戎,骊戎首领献其二女(长曰骊姬、次曰少姬)于献公,以此求和。献公欣然笑纳,率领大军载美人而归。
  献公自回国后,宠爱二女,骊姬尤甚,一意孤行立骊姬为夫人,少姬为次妃。
  晋文公
  骊姬奸猾诡诈、献媚取怜,得献公之专宠。前665年,姐妹俩皆有喜,骊姬子名奚齐;少姬生子名卓子。子以母贵,二少子皆得献公喜爱。献公隐隐有废申生而立奚齐之意。
  骊姬为其子夺嫡,勾结大夫梁五、东关五,欲分化申生、重耳、夷吾三公子。梁五、东关五进言献公:“曲沃,晋之宗庙所在,当派申生镇守。蒲城与屈为边防要塞,当以重耳、夷吾戍其地。”在分封制的时代里,公族在外,其意即为分封。分封则另立宗庙,为旁支,就基本丧失了对大宗的继承权。骊姬之意自然是让献公分封三子,献公是何等英明?岂会不知分封三子之意?然而献公一口答应……
  重耳与申生、夷吾道别,来到蒲城。重耳兄弟遭到后妈的嫉恨,骊姬还未将重耳视作第一目标,因为储君是申生。即便是将要分封的申生,骊姬仍不肯放过,她认为,申生的存在就注定是奚齐登上晋侯宝座的绊脚石。
  前661年,献公始作二军,自将上军,命申生将下军,其意更为明显:春秋非卿不将兵,献公命申生帅下军,欲立申生为卿,废立之心昭然若揭。此次出师战果辉煌,连灭耿、霍、魏三国。而狐突、士蒍、里克、先丹木、邳郑父等重臣皆对申生更有依附感。第二年,申生又单独率军攻破皋落氏,如此优秀公子,国人交口称赞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其受冷落的怜悯,更对骊姬一党怨声载道。更令骊姬害怕的是申生像极了曾经的曲沃桓叔。
  前656年,骊姬借口申生之母托梦,却在申生供奉于献公的胙肉中下毒。献公认定申生有弑父之心,申生逃亡曲沃。
  献公招三公子问罪,申生有口难辩,畏罪自缢。重耳、夷吾听闻申生惨遭奸人迫害,前往绛都询问。骊姬献谗:重耳、夷吾亦与申生同谋。
  重耳、夷吾听说后妈又将要陷害他们,便不辞而别,悄悄返回封地。献公见儿子们不辞而别,更确定其心中有鬼。
避难母国
  晋献公的大军兵分两路,分别围住蒲城与屈邑。夷吾敢于与父亲的军队较量,寡不敌众。重耳则更干脆,不抵抗,声称:“儿子不能跟老子打!”
  不久,蒲城陷落,晋军中有一人叫波提的追杀重耳,重耳越墙逃脱。重耳只能投奔其母国——翟。不久,在翟国与狐偃、赵衰等人会合。
  重耳的母亲本就是翟人,这里是狐偃的故乡。对此,狐偃为重耳做了精心的安排,献公也没有去赶尽杀绝,重耳终于可以暂时歇口气,在翟国安居。在翟国一呆竟然就是12年,好在翟君对重耳还不错。生活在平淡中度过,但也有一件事值得一提:翟国攻打戎族,俘虏了两个貌美的少女,便献给重耳。重耳笑纳,与谋士赵衰分老婆,君臣俩连襟。季隗为重耳生了两个儿子——伯鯈、叔刘,都是历史的过客,而叔隗为赵衰也生了个宝贝儿子,他就是未来半个世纪威震天下的赵宣子。
  在翟国重组了家庭,生活过得不亦乐乎,重耳渐渐习惯了,乐不思晋。
擦肩而过
  前651年,年迈的晋献公将崩,欲将晋侯之位传于公子奚齐,
  晋文公
且尊骊姬为国母,然献公尸骨未寒,里克、邳郑父等人果聚众作乱,杀死奚齐、卓子(献公与骊姬妹之子),逼死荀息。
  里克弑二君,想拥立献公诸子嗣君位。献公子为数不少,可死的死,逃的逃,有贤名者只剩重耳与夷吾。里克借口杀二君是为迎贤主。公子党皆附里克。
  里克派遣狐毛至翟国,面见重耳。狐毛者,狐偃之兄。狐毛向重耳谈及国内政变。重耳唏嘘不已,狐毛向重耳转达里克之意,重耳犹豫不决,转身问计于狐偃、赵衰。众人合计的结果:危险,保命第一!这些年,重耳目睹父亲过于残忍的手段,甚至怀疑里克为他设下的也是个圈套。狐毛回报里克。在里克心中,重耳是除申生外的第二人选,但早已被这些年的血雨腥风吓得畏首畏尾。里克的善意没有得到重耳的理解,转而又去招身在梁国的夷吾。
  秦穆公紧盯晋国内政,试图插手,派人联络重耳、夷吾,希望帮助重耳为君,重耳谢绝穆公的好意:“父亲在世时,我就不讨父亲喜欢,为父亲怪罪。如今父亲去世,我又不能为父亲守丧。为人子者,大不孝顺!哪里还敢贪恋君位?”夷吾在获得了里克的聘书后,也召见了秦国使臣。夷吾喜出望外,便以割让河东五城为条件,获得了穆公的援手。
  事实上,夷吾的谋士——冀芮与吕省早就将国内的情况了解的一清二楚,便积极怂恿夷吾回国登基。就这样,公子夷吾在内有里克为主,外有秦嬴为援的条件下,击败了重耳,顺利的回国即位,史称晋惠公。
惠公迫害
  惠公即位后,积极打压昔日作乱的公子党,不久就杀死权臣里克、邳郑父,并将国政委任于冀芮、吕省等人,重用亲信,大兴党狱,坐罪者甚众,加剧了晋国高层的矛盾。
  惠公恐国人附重耳,欲先杀之而后快,便派遣刺客去刺杀重耳。早有细作打听到惠公之谋,便赶往翟国向重耳报告,他弟弟要对他下手了。
  重耳与谋臣商议,狐偃说:“我们在这已经呆了12年,盘缠也积蓄够了。现在应该去其他诸侯国谋取支持。”重耳依其言,便与家小作告别。
  就在一切准备就绪时,刺客已来,重耳吓得拔腿就跑,冲到城门口,见到准备好的马车,一跃而上。狐偃、赵衰、贾佗、魏犨等随即跟上,而先轸、狐毛等人则抱憾未能随行。
颠沛流离
  匆忙之间,重耳一行就上路了,盘缠都没带。自翟国往东,一路颠簸,终于来到卫国境内,没想到一生英明的卫文公一时糊涂,对重耳没有兴趣。
  重耳没有得到卫国的一丝援助,又再度起锚。然而,钱财、食物都没有得到补给。在卫国五鹿,重耳终于忍不住了,放下架子竟向一个农夫乞讨。一个普通农民又有多少粮食去施舍给重耳等十几人呢?农夫从地上拾起土块,调侃重耳:“拿去,吃吧!”饥饿难耐且近乎绝望的重耳气愤的举起鞭子要抽打农夫。狐偃赶忙阻止了重耳:“这是上天要赐给我们土地啊!说明我们复国在望。”并且煞有介事地向农夫磕了个头,接过土块,装在车上走了。
  这种精神胜利法勉强刺激着重耳,重耳的进取之心正在干涸。为了让重耳活命,从人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重耳大受感动,
齐国艳遇
  桓公待重耳一行甚厚,使其得到了很好的补给,可心里也有一些猜忌。在与重耳的交往中,意识到重耳——一个落魄公子——举止之中,气魄宏伟;谈吐之间,志在天下。而重耳身边的随从,皆世之豪杰,将相之才。桓公句句称好,却也默默惊讶,为自己的后人捏把汗。
  桓公以其宗女嫁于重耳,盼能捆住重耳,即便重耳最终复国,也可得晋之欢,以为助力。
  齐女贤,美丽娇艳,果然将重耳迷得团团转,在齐桓公的糖衣炮弹之下,重耳尽享驸马之贵,整日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这些年饱受苦难的重耳,只知自己为公婿重耳,便忘记自己本为晋重耳。
  前643年,齐桓公病逝,齐国衰落,以齐之力复国已不实际。重耳享受着优厚的待遇,不愿再去品尝流浪奔波。狐偃、赵衰等人多次提醒重耳,重耳不从。
  狐偃、赵衰等人密谋,恰有一侍女窃听,报与宗女。宗女杀死侍女,与狐、赵合计,将重耳灌醉。然后拖上马车,快马出城,离开临淄。
  等重耳一觉醒来,为时已晚。重耳气得操戈要砍狐偃:“如果不能复国,我吃你的肉!”狐偃边逃边半开玩笑:“如果复国失败,我死在荒野,也是被狼吃。若你能复国,晋国的肉都是你的,我的肉不好吃!”
  重耳住手了,只能硬着头皮上路。
一路颠簸
  离开齐国温柔乡,下一站——曹国。曹共公完全不听大夫僖负羁之言,拒绝接纳重耳。曹共公早听说重耳身理缺陷,竟然在重耳沐浴之时,在窗帘外偷窥,看看重耳的骈肋到底长得啥样。
  真是恶心,重耳知道后,痛恨曹共公,暗自要报复曹国。
  离开了曹国,又步入宋国境内。宋襄公以仁义治国,自然不会对重耳熟视无睹。襄公以与齐桓公相若的规格,招待重耳,只差没有嫁老婆。此时,宋楚争霸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宋襄公依然奉重耳为上宾,重耳对襄公之恩牢记于心。
  宋国只是重耳的驿站,重耳小住了一段时间,修整后便再度启程。重耳一行来到郑国关前,派人通报郑文公。叔詹说:“重耳,是晋国的贤公子,与君侯同宗,宜当结交!”郑文公是个连父子亲情都不认得的主,哪会买这个帐?文公拒绝:“每年从我们这里路过的诸侯、公子那么多,如果每个都去招待,我们哪有那么多钱?”
  于是乎,郑文公催促着重耳一行赶紧赶路,不要在郑国闲呆。
楚国厚待
  重耳离开郑国,又踏上了漫长的旅程,继续往南,进入楚国境内。
  楚正值强盛,在楚成王的领导下,打败了一心图霸的宋襄公。成王早闻公子重耳是当时贤人,便远迎重耳,安置重耳居住在郢都,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与重耳共论天下,命自己的臣子与重耳的手下人时常切磋。
  有一日,楚成王在酒宴中问重耳:“今日,我待你如何?”重耳答曰:“甚厚!”楚成王又问:“他日若你返国,将作何报答?”重耳思忖一会,答道:“若返国,皆君之福。倘晋、楚对战于中原,我必然退避三舍,以报今日之恩!”
  成王默然,令尹子玉大喝道:“寡君奉汝为上宾,汝安敢出此妄言?”楚成王命成得臣退下,子玉不甘心,强谏成王:“重耳,世之贤主;随从,皆有将相之才。倘使其归国,如鱼得水,他日必成楚之大患。今日,其羽翼未丰,宜当处之!”成王不从,命子玉退下。成得臣愤愤告退。
时来运转
  前637年,晋惠公病重,不能理政,命亲信往秦,告知正在秦国为人质的公子圉。公子圉闻惠公病重,怕父亲死后,君位被夺,便不带妻室,偷偷溜回晋国。惠公果然一病不起,不久薨逝。公子圉顺利继承父位,是为晋怀公。怀公之才,不及其父,更恐重耳回归,乃问计于冀芮、吕省等人。
  郤芮说:“重耳若能得国,必赖于狐偃、赵衰之辈。今狐偃、赵衰之族皆在国内,可迫使其弃重耳。”怀公依其言,迫使狐氏、赵氏、毕氏族人招狐偃、赵衰、魏犨等人回国,其族不从。怀公恼羞成怒,竟逼死狐突等,又再度大兴党狱。朝野上下怨声载道,大家不禁在思念:若重耳为君岂会如此?
  残暴统治遭到了国人的一致反对。昔秦穆公待怀公为上宾,怀公的不辞而别也惹怒了穆公。穆公便考虑再度插手晋国朝政,以图进取中原。而重耳则成为秦穆公的首选。
  打听到重耳已经入住楚国,便派使臣公孙枝赶往,面见楚成王,要求见重耳。重耳听说秦伯要帮助他返国,喜出望外。随即便辞了成王,匆匆离开楚国,往秦国而去。一路上,重耳充满期盼……
重耳复国
  来到秦国,面见秦穆公,穆公表示愿意辅佐重耳回归晋国,夺取君位。但旧事重提,要重耳即位后将昔日的河东五城,割让给秦国作为酬劳。重耳稍稍考虑后,便欣然应允。穆公非常满意,便要将自己最宠爱的女儿文嬴(即嫁于晋怀公之怀嬴。文,重耳之谥,意为重耳正室;嬴,姓也。先秦女子用姓,故史称文嬴)嫁于重耳,重耳有些尴尬,毕竟是自己的侄媳妇。
  好在博学多才的胥臣引经据典,才让重耳勉强接受。另外,穆公有将其宗室五个女子作为陪衬一起嫁给重耳。重耳也不“挑食”,全额收编。穆公看着重耳如此明事理,更愿意支持重耳。
  前636年开春,秦穆公委派公孙枝,率领秦军三千,护送重耳渡过黄河。到此为止,重耳已经阔别祖国长达19年之久,心中感慨万千。
  重耳回国后,立刻联络早已埋伏于国内的亲信力量前来接应,栾氏、郤氏、狐氏、胥氏、先氏等强族皆积极响应重耳的号召,受降吕省、郤芮,所附者甚重。在众人的簇拥下,重耳大军开到曲沃,朝于武宫,被众人拥立为君,是为晋文公。
  怀公逃亡高粱,不久在四面楚歌中被杀。不久,惠公亲信吕省、冀芮发动政变,被人检举。文公又处死了两个在惠公朝极其得势的权臣。




欢迎光临 德明中医 (http://jiu.dmzy.org/)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