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商
净明山人
善财问:禅道号称智慧高峰,商道以谋略著称,二者之间有何联系?
山人答:禅者的智慧是照机的流露,商家的谋略乃权衡的流动。
禅者所用的是觉性光明,商家所用的是物资财富。
禅者行于平常自然而机锋顿现,商家经营精思筹划而出奇制胜。
禅者智不得有无而兴无用之大用,商家为谋先机而力图竞争发展。
善财问:商道以财富为目的,那么禅道是如何看待“财富”的?
山人答:
禅道的真财富就是觉性的光明,是用之不竭的无尽宝藏。禅达人法本空,外在的财富只是因缘的虚现,故平等无住,不贪不厌,既不执着于清贫,也不放逸于享乐,任运虚怀,随缘而行。如果禅人在商界行事,则了欲求、照机用、透境界、安本位、行权变,以无得心善于经营财富,推动社会发展,利乐一切而常居无为之中。
善财问: 怎么感到《华严经》的菩萨们那么有“钱”呢?总能让大众各取所需,广为布施物质财富。难道精神财富不能转为物质财富吗?
山人答:
华严菩萨大心、大智、大愿、大行,所以感现大富宝藏,究其因,正是精神财富转为物质财富的例证。精神是能造、能用的万法之本,物质是所造、所用的万法之相,一切物质财富都是精神财富转化的结果,这正是业智与报境的关系。
大心必能包容一切
大智必能观照一切
大愿必能推动一切
大行必能发展一切
这“一切”就是精神财富转为物质财富的菩萨之道!
开心问:
现代的商人,为什么多是“奸诈”的呢?为什么多是行贿,受贿的呢?我觉得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都能溶入佛学的。社会的丑陋与美丽总是同步存在的。那么作为我们,我们最应该做的是什么呢?该如何看待这些现实,和处理这些现实呢?大心,大智,大愿,大行需要什么前提呢???我们都如何具备呢?
山人答:这是一个善恶相待的世界,但禅悟者以清净一元、平等无别的心去显现这一切。我们以觉性的光明去供养禅心灵的一切美德:用文字、艺术、对话等,唤醒人们本有的真心。闻思修是前提,凡是认真思考人生的人,总有开发向上的机缘。真正发自内心的问题,是智慧的源头。
善财问:禅与商融为一体的过程,是不是根本智转化成差别智的过程呢?
1、商品要通过差异化来获取比较优势,获取附加价值;如果商品同质化,就赚不到什么钱了。就是说必须差别智发达,才会成为赢家,因此差别智就是典型的世间智。
2、但如果光是有发达的差别智,而没有根本智的觉照,又容易迷于钱、权、利等障碍中不能自拔,成为钱的奴隶,而不得自在。
3、没有钱,是不自由的;有钱,也可能是不自由的。禅与商的结合,能不能达到这种“和谐”与“自由”呢?
山人答:
1、没有根本智的差别智属于世间俗智,不可称差别智。2、那是识情迷失物欲的流浪。3、以禅的见地与修养去经商,在物质世界妙用于差别智与方便法,那是禅商不二的至美境界,维摩居士就是禅智与商行的完美“和谐”,以达到“自由”行化的作用。
善财问:是不是可以反过来说,没有开发出差别智的根本智,不可称为根本智呢?末学观不少禅人参禅打坐头头是道,进入生活则格格不入。超凡入圣(根本智)难,超圣入凡(差别智)更难。那么是否可这样对治呢:商人参禅打坐,以开发其根本智;禅人深入生活,以开发其差别智。
山人答:没有开发出差别智时,根本智暂处于本位中,自心清净不染六尘,唯于境缘中不得力,故禅人有照机透境开发差别智与妙能的过程。这样的对治正体现了禅的价值。商人若得根本智,即再也不被商场烦恼所困,自有一片清凉地;禅人若深入生活,觉性才得以活泼妙用,触途成观,差别智与方便力都得以开发,才能圆满自性的功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