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明中医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9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终南山,那个禅者(之二)

[复制链接]

405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禁止访问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13 14:21: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关于修行的参考资料,一起学习。


==================




终南山,那个禅者(之二)
我在前面谈到过那“一念”与生死轮回相关,与恩怨情仇有关,与一切的烦恼有关,与起惑造业有关。在宁静的智性的心里生出的念,会使诸事向和谐善美发展,向秩序发展。而无明里的那一念,本身是失序的,只会使失序的生活更失序,就是乱中添乱。修行,也就是把握失序里的秩序,回归宁静与智性。六祖《坛经》里有卧龙禅师的偈语:
卧龙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我们先应该做好这样的禅修,把握住念头,菩提自长。尽管慧能说此偈没有明心见性,但对于我们初修者也是稳妥的路子。而慧能说偈云:
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怎么长。
慧能讲得更本质,人不可能完全不动念,但可以无妄念,在念头的起灭中觉照,当下就是菩提,不是在念头之外找到“菩提”。这便是大乘了义《圆觉经》里的“知幻即离,不做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的真义。卧龙和慧能的修法都重要,都是禅道。
有一年,大概是1995年,那正是当时气功跌入低谷的一年。起因之一,是《工人日报》上发表文章批判气功和特异功能。那时我在西安的锅炉厂打工,平时也给气功界、佛教界写稿子,也给西安的《气功与体育》、《国际气功报》写稿,关心当时气功界的动态。禅者因病修炼气功,因气功而走入佛门,他并不反对气功,他发现气功其实拉开了传统文化复兴的序幕,也为传统文化的复兴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那时,有位气功师在社会上传藏密功法,卖宝瓶子,所谓宝瓶子,是那个气功师把一个个烧制的瓶子吹口气,说是念咒加持,能保平安,说是就这样给瓶子里“装”进去了108个咒语,说得很神奇。当时一个小瓶子售价500元到800元,据报上统计,有数以万计的瓶子被那位气功师出售了,据说有此一次获利40万。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期,的确是很惊人的,《工人日报》的批判引起了全国性的批判,那时,气功就跌入了低谷。我那时偶然入山和禅者聊天,我经常给《国际气功报》撰稿,会带着报纸和禅者聊天。我们那时探讨很多修行界的问题。那个气功师在报纸上说自己要度一亿人。这话我记得很清的。他所谓的度人,就是做所谓的“带功报告”,据说他在全国做带功报告的听众达七千万人。原来他的“度人”竟然是这样的。当时还有位气功师在报上说,只要地球不毁,他创编的功法就不会灭亡、消失。实际上,这位当时很有名的大师在1998年左右就病死了,只是瞒着当时全国的那些气功爱好者而已。那些作为、言论,以禅的境界看,全是妄念妄为。
禅者从我带去的报上看到这些言论、报道、事迹,总是摇头叹息。他说:“总有一天,气功界会出现祸端,不可收拾,而结束一个时代。”他死后果然有了祸端,而气功热的时代也就结束了,群众性的练功热也结束了。他生前和我最探讨最多是如何安全修行的问题。我当时发表过一些探讨修炼与岀偏、精神病方面的文章,不是很深刻,很多观点受禅者影响,也受南怀瑾先生的影响,南先生的书中多处谈到修炼岀偏,神通与神经是差一步,神通与神经是兄弟。我在一篇文章中就以南公这样的观点结合我和禅者的一些见闻写成文章。
禅者多次为我忧患,我把重心放在了道学上,放在了丹功上。我本来是终南禅者智光禅师的皈依弟子,法号宗法。我没有选择在社会上弘扬佛教文化,早先,在1994年到96年,我写过有关佛学的文章在《禅》、《佛教文化》上刊发,后来转向道家与丹道。佛教人才极其多,而道家人才极其少,道家百年衰落,令人痛心。我愿意做道学研究,发扬道学。陈攖宁先生就是我的榜样。
禅者在山中所遇的高人很多,只是不说而已。即便智光禅师,一个人住山洞,对我说,终南山中有唐代的圣僧,走在路上,你根本看不出这是千岁圣僧,还以为是个朴实的老农民。我是否遇见过这样的圣僧?不知道,即便遇见,也不认识。禅者对道家功很熟悉,他生病中,为救命练道家功,死心塌地地练功,对道家功有很多体验,对丹经很熟。但他对道家功非常忧患,说道家功太注重功夫和景象,会有很多麻烦。他多次对我说,不要看重功夫,原话是:“轻功夫,重修为;轻道术,重德性”。只可惜我没有做好,平时太看重有点功夫的人,总以为有功夫的人修炼境界高,能为道家做事。这种“重功夫,轻修为”的心态引生了很多麻烦。一些我当时很看好、很推崇的功夫不错的人,到后来都因为修为的不足而出了问题。这是我要深刻反省的。虽然这些年我是重视德性的,自己慧眼未开,看不清一个人真实的境界,而看了表象,还是为很多事情埋下了隐患。
禅者看问题的原则是“重见地,重修为,重德性”。他看人很准,很透彻。现在想来,一是他经过商,商场上、官场上的人、三教九流的人见过的太多,阅人无数,眼界宽广;其二,他通过常年的内省,观看自心而能看透人性,“自知而知人”;其三,慧眼开了。有一次,他去拜访当时在终南山中办学的一位自称是达摩大师唯一单传的第五十六代传人。禅者是修禅的,当时整个报纸上在宣传那位大师,正好1994年夏天某期《国际气功报》上整版介绍那位大师,而我的一篇文章也刊发在这一期上。禅者不相信这位大师是禅宗达摩一脉传人,而我相信,我还看过他的传记,写得可神了。禅者决定去看看。只远远地看了一眼,就回来了,断言他不出一两年会出事。大约是1995年,引发这年气功低谷的最大事件就是这位气功师被捕,震惊全国。禅者看到了那个人的未来。不一定是所谓神通,而是看了那个大师的行事。有这样的行事,必然有相应的结果。如是因,如是果。慧眼,不是神通,而是智慧。
2010年,我遇见了一位禅者,九十六岁的叶曼老人,是南怀瑾先生的弟子,曾经帮助南公整理过南公的重要著作《楞严大义今释》。原来她也是有慧眼的人。对一件事情的洞见是我见证过的,叶曼老人的“不知常,妄作凶”的讲解为我指明了道路,那天我们拜访她,她反复讲的是常道,说《道德经》的核心不是“道德”,而是“常”,要知常。她把《道德经》里有关常的内容讲了三小时。我明白了,叶老为我已经说了法。2010年下半年的文章,我讲的是常道,就是为了大家的安全,整个修道圈的安全。神异化和功利化的结局,只能是十多年前的那种悲剧,以及2010年年底央视焦点访谈揭露的“大道堂”事件的结局,这是大家愿意看到的吗?为什么我们把握不好那个度?在于我们没有真正的智慧与踏实的修为。好在那些追求神异者,也渐渐地把心放平了,开始理性地修心,开始反思。一部分人回归到平常、踏实、生活中修行的路子。
在红尘中修道的艰难,有些事情不是外人能想象的。我回想、总结这二十年在社会上的经验,想到了禅者和他的教诲,希望能给自己化解危机的路。实际上,无形中已经化解了很多危机。尽管得不到朋友们的理解,但我暂时可以舒一口气,因为,“常道而修,即事明理,和光同尘,即事而真”的理念,已经被很多博友接受,这就为未来减少了很多因为神异的诱惑而产生的身心危机。这些事情都已过去,今天讲出来,就可以知道,那些明心见性了的禅者如叶曼,如终南禅者的智慧,具有深邃的洞见。我想到禅者们因为定慧熏修而拥有的洞见,对人对事的洞见,南怀瑾说,你开没开悟,不用你开口,在他面前一站他就知道了。当然不是神通,而是你的仪态、气质、涵养中所流露的境界的自然说明。我没有这样的本事,我还是没有入门的初学者,慧眼没开,会看错人,看走眼人,但我勇于反省,勇于自我批评,勇于纠错。这是终南禅者教给我的,一生受益。。
想想禅者的修为,真的惭愧。“重修为,轻功夫”,应该记在心中。这个“轻”,不是说要小看,禅者也重视功夫。只是,他提醒我,有功夫,只练功夫,而忽视做人的涵养、修为,会走错路,会出问题,会误导人。现在想想几十年的气功潮中,多少功夫不错的人,身败名裂,身死人笑,真是修为不够所致。值得修道学佛者警醒。我有时对我妻澄源说,想想自己见过的、经历过的许多事情,真是一场笑话。很多事情,当时我们很得意,很自负,稍微观照一下,以觉醒的心态看,会看到那是一场笑话,是笑柄。
还得意吗?
中国人普遍缺乏自省精神。修道学佛的人可不能这样。我发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走错了修行之路,首先是我心、我执太强,就像秋阳·创巴仁波切所说的:“正切修道,是一个非常细密的过程,似乎有助于那些对修道已感兴趣的人。曲解道心和自我为中心来解释道心的情形,都可能因误入歧途而发生,我们会欺骗自己,自以为是在发展道心,其实是在用修道法来加强我慢。”这是非常可怕的,很多人就是自以为是,自以为自己得到了,明法了,明理了,听不进去他人的见解,一意孤行,还很傲慢,我执就是傲慢,借助道法而增强我慢的情形很普遍。危机就在其中。当我向朋友说明那些危机的可能性时,朋友们没有一个人接受,相反认为我的修为、修行太低,只在人道中,不理解天道。这在我看来,那些朋友已经走偏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种忧患意识促成我的内省,也有了禅者系列,因为,很早以前,禅者在终南山中就警告过我。我经历过那个气功大潮,从学生时代一直到走上社会,当追求神通神异成为那个时代练功者普遍的追求是,时代的悲剧也就到了。那个时代,气功师如果没有神通、不说神通、不谈神异就会被质疑、就会被认为没有功夫、就不会有学员,可是,多少神经病和社会重大事件如邪教事件就这样在数千万人的追求神异中诞生了。我多次在博文中说过,全民追求神异,绝非国家之福,绝非民族之福,那意味着重大的社会灾难即将到来或已经到了,古代的白莲教、近代的义和团以神异聚众,结果造成的是社会的动乱和民族的悲哀,而十余年前最求神异的民众运动,引生的是气功和人体科学研究的灭顶之灾。难道不值得反思和警惕吗?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修炼者本人。我给这个圈子里撰文十六年,撰文百千篇,我的忧患与认识由来久矣。
记得有一年我在山中,喋喋不休地讲自己和一些道友们的修行体验,以及朋友们的功夫、神异,禅者不以为然地看我一眼,我不知趣,还是喋喋不休地讲,禅者说:“老弟,能有点长进吗,老哥玩剩下扔掉的,你就不要再捡起来玩了。”当时还仅仅是一时羞愧。这几年的许多失误也在这方面。那些功夫、境界、神异,对于一个悟道的禅者,真的是玩剩下扔掉的,我还幼稚地津津乐道。
写禅者,观照自心,回忆往事,看看能不能在人到中年时给自己找条更好的道路。这条路,就是平实的生活修道,生活悟禅,生活做人,生活解脱,一切修行都落实在生活中。我已经在这方面写了很多博文了,至少,喜欢我博文的朋友们已经接受了这样的理念,而不会有为地、动念地追求神异。台湾学者傅伟勋是精通禅道的大学者,他已经辞世了,身患癌症,但他像一位禅者一样,以精神的解脱超越了死亡。他有一段谈禅道的平常与生活的话,我非常欣赏,恭录于下:
“人间性或世间性的具体表现,可以说是在平常性或日用性。这也是禅道的一大特征。自悟自证而成道的禅道大德,外表上并无奇特之处,只是平常无事,照样去做日常生活里平凡但该做的事,如此而已。禅道公案如‘吃茶去’或‘洗碗未’,简易禅语如‘日日是好日’(云门文偃)或‘平常心是道;(马祖道一),诗偈如‘万事无心一钓竿,三公不换此江山’,‘最好山中无事客,不知人间是非浪’,‘道在平常日用中,一段光明盖天地’,皆表现禅道大德即日用营为体悟平常无事的道理。在所有禅道大德之中,强调平常无事(亦是自然无为的日常化)最有分量的,恐怕就是临济义玄,很能契接庄子的精神。临济说道:‘道流,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着衣吃饭,困来即卧。愚人笑我,智乃知焉。’又云:‘佛与祖师,是无事人,所以有漏有为,无漏无为,为清净业。”
我真的惭愧,《五灯会元》这类禅书我在1996年就精读了,许多禅宗书我在1990年就读了,禅宗所谓“千七百则公案”我都研读了,还写过公案的颂诗,也在一些杂志上发表过一些谈禅的文章,自以为悟禅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懂禅,那是文字慧解,是口头禅,是义理禅,没有触及禅的本质,因为是自欺欺人的,没有意义。反省中,我抛开了文字,关注自心,看清了自己的虚妄,而老实、平实是我找到的路子,也是大众适合的路子。
我相信居家修道会使家庭更和谐,夫妻都能升华。我发现,我提升的同时,吾妻澄源也在相应地提升。我的博文里有她的不少诗文,都说明了这个道理。生活中朴实地修行,老实地做人,平凡地生活,自在地解脱,就是禅道,就是老庄、慧能的心法,也是丹道南宗的传承。、我为自己找到了回归的路。我本来就在这样的路上,只不过一时迷恋于路上的景象,贪看路上的景象而走上岔路,但我找到正道主路了,还得往前走。
临济义玄说:“道不属修,修成还坏;若还不修,即同凡夫。”这是妙语,那么,我们就在生活中做“不修而修”的大修行吧,不要小家子气,不要局限自己,但有不要违背了戒律。禅的智慧就在其中。
收藏收藏0 微信微信

405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禁止访问

2#
发表于 2011-8-14 11:08:14 |只看该作者
另外一篇好文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e9664f0100ny2j.html



访道记()
在西安时我们住在端履门附近的如家公寓,住了两晚。从终南山下山的晚上,我们去西安桥梓口小吃街吃东西,步行过去。我问道友了解不了解克里希那穆提?道友说不了解。我就向他们介绍克里。我们探讨了一些世界宗教问题,我非常敬仰印度的克里希那穆提。今年我读了他的一些著作和传记,克里的修行非常高,从小,他被通神学会的贝赞特夫人等认定为弥勒化身,认定为是耶稣一样的伟大救主,并把他送到欧洲接受教育。二十多年中,通神学会无数人在等待他的出山。但是,克里解散了学会给他准备的十二个门徒,宣布不创立新宗教,不创立新学说,不搞任何宗教形式。他是伟大的觉悟者,放弃了那些世俗宗教教主的“尊荣”,他才是智者。而印度的奥修,创立新的宗教,结果被定性为“邪教”、“伪宗教”。在英国法琳顿所著《宗教的历史》里就把奥修的组织定性为邪教。许多事,坏在名利上,特别是修道的人。我们对当代佛道界很忧患,修道的人大起尘劳,纠缠名利,结交名流、官员,这是修道很忌讳的事。我曾在某文中说:“都道‘商’了,道在何处?”
道教本来不兴盛,出了某些负面的事件,对道教也是个打击,值得修道、想弘道的人思考。
话题回到克里希那穆提的话题,把这位大师的著作和传记推荐给好道者。立品图书公司出了好多克里的书,我大都阅读了。吾妻给我又购了立品图书出版的《克利希那穆提画传》,抽闲读了几页,想起我对克里的推崇,还有我对中国神秘文化如何与主流意识和谐共处的思考,与克里的思想有关。
克里是世界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心灵导师、宗教导师,但他对这些称谓不认可。他说,一个立志弘扬灵性文化的人:“先生,不要成为宗教导师,不要剥削,不要成为富人。”读了这句话,很感动,反思有些宗教人士、修炼界的老师,一方面想成为宗教导师,可是学养、修炼、修养都不够,只好弄虚作假;一方面也在剥削,办某某班,收费数万;第三,他们想成为富人,的确成了富人。可这些与修道有关吗?想想克里的教导,同修们,记在心里吧,我们该怎样走好修道、弘道之路。老子说:“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成名、出镜,看起来风光,是大福报,实际上危机和祸患已经隐藏其中了。克里多次说,宗教局限人,宗教也剥削人,看看当代某些打着佛道旗子敛财的人,就知道克里的话一点都没错。
克里曾被认定为弥勒化身,可是他一再否认。这才是大师的境界。1928年,有人问克里:
“你是转世基督吗”?
伟大的克里如是回答:
“朋友,你认为我是谁?如果我说自己是基督,你就会创造一个权威;如果我说不是,你也会创造一个权威。你认为真理与你将我想成谁有关系吗?你不在乎真理,但是你关心承载真理的容器。你想喝水,但是你想找出是谁制作了盛水的容器。朋友,如果我对你说我是基督,别人却对你说我不是——你怎么办?抛开标签,那没有价值。喝水吧,只要这水是清洁的。”
   多么高妙的禅的智慧,简直像六祖慧能一样,直指心性。可是许多人,包括一些在社会上弘道的有名的人还沉浸在前生来世、谁谁转世的喜悦中,这些重要吗?学学克里的智慧,就知道这些不重要。我和道友在华山就这个问题探讨过,我们观点一致,你前世是什么,今生是谁转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下。慧能大师所说:“一念觉,众生即佛,一念迷,佛即众生”。这就是真理。即便你是某某大师转世,你一念迷了,迷在名利红尘中了,你还是众生之一,还是凡夫。即便一个所谓没有根器的人,一旦觉悟,也可以顿超彼岸。禅宗的智慧、佛法智慧,的确可以破道学中的许多偏执。这一点,古代祖师如吕祖、伯端、重阳,都看得很清。再回到克里的教诲上。同样是1928年,有人问克里:
“如果有人问我,我们凭什么相信你说克里希那吉就是世界导师?你希望我作怎样的回答?”
伟大的克里说:
“我知道这个提问者很严肃,但是他的严肃是一种误导。如果你仅仅重复从我这里听去的话,我讲的话就没有任何意义。你怎么知道我就是世界导师?你们当中的一些人,既不认识克里希那穆提,也不认识世界导师。这很有意思,而且有些可悲——你们过度赋予文字以重要性。我一直反复说,只要水纯净,能够解渴,从哪口井里取水并不重要。你们且在乎井,而不观心水。”
克里逝世已经14年了。辞世时九十多岁。现在世界公认他是“世界导师”。可是克里生前一直不认可这个“头衔”,就像季羡林先生不认可自己的“国学大师”的头衔一样。是大境界。现在许多人,以微末之见,就相当某某导师、某某大师,不出事才怪呢。“一种误导”就这样炮制出来了。把克里的教诲传达给诸位,克里在1928年还说:
“在你将自己投身永恒权威、精神或神圣秩序的那一刻,你就被限制了,你窒息了你那想获得充实和自由的生命。只要有限制,就有束缚和痛苦。现在的世界就是被束缚的生命的表现。在我看来,信仰、宗教、教义和种姓,与生命无关,与真理无关。”
这才是能断能破的般若金刚智。我们总局限在自己小小的见解里,局限在自己所感受到的神奇里。我和道友们一边访道,一边交流,也探讨些学术问题。我读书多,识障重,但眼界广,见识多。可以互补。对于道友讲的某些神异,我以《金刚经》的无相论破之,不迷信。《金刚经》上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才是大乘真理、般若正智。那些见光见佛的象,不是说没有,都不究竟。不执著,就是善境,一执著,就是魔境。憨山大师说这都是“光影门头活计”。不真正明心见性,那些见光见佛的相都靠不住。正如博友留言说的,不得道,看光、预测等“软神通”靠不住,即便如搬运这样的“硬神通”也靠不住。博友在留言中举了中国超人“侯神仙”,不也年过半百,病死了场么?一路访道听道友们讲的亲身经历或所见的事情,加以时日,可以选择一些写出来供大家参考。有位王教授,神通广大,经常以神通干些有干(干预)阴阳天和之事,敛财过重,晚年瘫痪在床,凄惨而终,神通安在哉?
一定要明理,即便做个凡夫,也要做个明理的凡夫。陈攖宁夫子在丹诀中说:“末后一句无人传,再入轮回做众生。”既然得道者要“乘愿再来”而做众生,我等做个明理的凡夫,不也很好么?不明理而走上歧路,再借歌手王新林的广告词而说:“那可就残啦”。
我不知道别人访道时是怎样的,反正我们访道,无所不谈,可以彼此交流,彼此批评,但都不计较。即便谈论了一些神异的事情,彼此都知道是不能公之于众的,也有这样不公开的约定,有的是言语约定,有的是心灵上约定。只能你知我知。也许,这样访道,才会使修道者得到各方面的益处,一定要谦虚,放下自我,不然,会有无尽的是非矛盾。我们还就读书与修炼、天命与天机做过许多深入的探讨,我会把我们的一些结论,或者彼此所认识,体验到的内景写到小说《终南修仙记》中。同时,希望阅读博文者,从这种杂谈、聊天的过程和记述中感受访道者的真诚,不要误解,以为我们在宣扬某某,不是那样的,我只是把这个访道过程里一些思考呈现出来,这些内容也不是所谓“论文”,只是拉拉杂杂的杂谈,见地也不一定对,只是提供给朋友们的参考。我非常反感对某些事情下“一定是”的结论,我经常说,我写的内容不足道,仅仅做参考。我不写那些神异的内容,我个人认为那样写似乎不太妥当,会有误导,乃至对讲述者有潜在伤害。我写平实而真实之文,也有“纠偏”或“救偏”的意思,不要以为访道途中尽是神异神道的东西,要了解到理性和平实的一面。
(作者补记。以上博文的见解,原文如此,现在都对攻击我者的思维感到奇怪。我删除博文后贴出一篇《感事》及另外两篇当时贴了又删除的博文一并再次贴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

好友

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3#
发表于 2011-8-16 22:32:44 |只看该作者
好文,有空再细读读。
大气一转,其气乃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德明中医 ( 冀ICP备17012469号 )

GMT+8, 2025-5-14 01:21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