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明中医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8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修道的九个步骤 (摘自南怀瑾《列子臆说》下册)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德明高级会员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3 10:23: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鲵旋之潘为渊,止水之潘为渊,流水之潘为渊,滥水之潘为渊,沃水之潘为渊,氿水之潘为渊,雍水之潘为渊,汧水之潘为渊,肥水之潘为渊,是为九渊焉。”

下面壶子讲了九个境界、九步工夫,佛学也有九次第定,这个难了,佛道都是同一道理。第一“鲵旋之潘为渊”,鲵就是鱼啦,大鱼,那个大鱼很会转,尤其是大海里的鲸鱼,我们吃的鱼肝油有些就是鲸鱼的油。几个大鱼这么一转动,那个水流就起旋涡,旋涡慢慢旋越转越深,下面就变成深渊了,形成一个很深的潭。夏天你们到新店的碧潭游泳,上面的谁看起来很平静啊,下面是深渊,一般年轻人不知道,一沉下去就转不出来,当然到海龙王那里报到了。
注意第一段,大鱼这么一转一转,水波动变成深渊了。你们修行,想把任督二脉打通,就算你奇经八脉都通了,第一步工夫也不过就是这一点点,那个气变成了深渊。
第二“止水之潘为渊”,学佛学道学密,不能得定,因为气脉不通,所以第二步气脉通了就定了。水流下来快要到平止时,这里挡住了,这个水就洄转过来,洄旋慢慢转,这个下面也是深潭,上面的水快要平了。所以你真修到念头止了,气脉通了,自己觉得那个境界好深、好空。一般人第一步都还没有大道,第二步不能够想象的啦!
止了以后还要动啊!第三步是“流水之潘为渊”,一动一静之间,不是得定,第二步得止定还不行,第三步观照起用,这个水流又在流动,这个流动跟第一步“鲵旋之潘为渊”不同,你看气脉方面有九步之多,“鲵旋之潘”,就是你们练气,练气功,好像一条鱼一样,心里头在动,故意引导这个气,那个不算数,是最初步的。止水就不用去练了,已经得止了,等于气住脉停了。这第三步流水,这个流啊,是细水长流,就是老子讲的“绵绵若存,用之步勤”的道理。
到了这个时候,止水这个水停止了,当然宁静了,宁静的水不一定可以看到河底,水底没有看见,所以还是渊,流水更看不到河底了。到了第四步“滥水之潘为渊”,就是泛滥的水,等于我们现在讲水灾,尤其黄河两岸,所谓泛滥成灾,水冲出来又变成水潭。
第五“沃水之潘为渊”,人体里有些气脉是从下向上,有些从上向下,等于上行气下行气,水从上面浇下来,在佛家就是灌顶。“沃水之潘”是从上灌下,那个水冲久了,也变成了深渊,境界很深沉。
第六“氿水之潘为渊”,氿水是从旁边出来,从四面八方来,这个等于所谓瑜伽术,密宗讲的左右的气脉。从旁边出来,也变成深渊了。
第七“雍水之潘为渊”,什么叫雍水?倒转回来,等于学道的人讲打坐,倒转河车。
第八“汧水之潘为渊”,流动性的,渗出或溢出而成渊,像全身气脉都流行,温暖的,这也是渊。
第九“肥水之潘为渊”,肥水就是春天暖和了,有生发的气象,这个水很肥。水有瘦的有肥的,所以讲到水性,很不容易懂。也许会喝茶的人懂一点。所以日本人学会了,自己套进茶道、花道、剑道,拍拍掌叫空手道,莫名其妙的什么都是道!

说到茶道,有一本书叫《陆羽茶经》。陆羽这个人原是孤儿,是禅宗一个和尚捡来的,长大后也当过一阵子和尚;但他不愿意当和尚,学问很好,文学上很有成就,最爱好喝茶,写了《陆羽茶经》。像苏东坡这一班人,当年也是讲究喝茶的,有人从四川乘船下来时,弄个桶给他,到了巫山峡,在急流的中间打一桶水带到江浙一带,那个急流的水是很硬的,可是硬是头带软。

“是为九渊焉”,我们注意啊!壶子是说自然界的水形成的深潭,一步一步都不同,每一种水形成不同的深潭,境界也不同。所谓渊,也就是定的境界、沉潜静定。壶子对列子说,有九个这样的境界,你哪里懂!

——摘自《列子臆说》下册
收藏收藏0 微信微信

1

主题

1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
发表于 2011-10-3 20:33:41 |只看该作者
不错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德明会员

Rank: 5Rank: 5

3#
发表于 2014-11-20 10:57:24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德明中医 ( 冀ICP备17012469号 )

GMT+8, 2025-5-12 07:51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