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3-6-9
- 最后登录
- 2017-3-2
- 在线时间
- 146 小时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27
- 帖子
- 189
- 精华
- 3
- UID
- 849
 
|
本帖最后由 德明中医 于 2014-12-1 22:40 编辑
《气学中医学习体会》
文:香香
每当自己学习大千老师讲课录音整理出来的文字资料时,内心都充满感动、感恩、和悲悯。感动于老师救济苍生的一片真心。感恩在我迷茫之际,遇到了大千老师。悲悯这么好的东西,千金难买的师传精髓还不被众生所了解。
简单说下自己有幸接触中医这一祖国伟大瑰宝的经历吧:
2008年一场在主流医学看来非死即亡的疾病降临到我身上---乳腺癌。和大多数病人一样,自己内心充满着抗拒,不接受。我形容自己当时就像掉进井里的青蛙,周围一片黑暗。自己接受了所谓主流医学的手术治疗。时至今日,自己仍庆幸当时能遇到了一个严谨、理性的赵医生,庆幸自己肿块的位置长得还不算糟糕,可能同为女人吧,赵医生让我保留了女人应该有的特征。术后在家养病,或许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经历,一颗中医的小芽儿早已种在了自己的心田,或许自己一颗不服输的心在此鼓荡着自己,一直苦苦思索着一个问题,得这种病的人到底是怎么死的。在此期间,在网上查了大量的资料。那时候,网上正流行着博客这种文体,在那里我接触了很多中医,他们把这种病看得很简单,简直就不是什么要命的病,和主流医学的治疗思路完全相反。也感谢在此期间阅读的一本中医养生书和我的一位大学自学中医的同学,他们坚定了自己放弃主流医学化疗放疗的想法。在自学中医的过程中,自己逐渐了解了得病的根源,身体也在没有服用任何药物的情况下,逐渐好了起来。
算起来,已经6个年头了,自己的身体恢复得比生病前还好。这就是老师讲的无为而治吧。有些重病,不要过多地去干预,就像年久失修的老房子,不折腾还好,越折腾散架子的越快。大病一定得慢慢调养,所说的三分治,七分养。
在6年时间里,也林林总总看了一些中医书籍,但就像老师说的,中医书汗牛充栋,有这个派,那个派,眼花缭乱。就算记住一些方子,那一方对一人的治病思路总感觉不贴敷,牵强。因为方是死的,人是活的,虽然说古代的人和今人的身体本质没有多大改变,但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的体质也是各异的。即便同样的病,每个人得病的缘由不一样,怎么能拿一个方子对付所有的人呢?我很迷茫,学中医也算五六年了,连个方子都开不出,顶多按照伤寒论上,开个感冒的方子,自己底气还不是很足。自己虽然不临床,但周围的亲戚、同事、朋友都是我模拟开方的对象。自己最关心周围人得病的原因,不错过任何一个人,然后和自己所学东西对照。
有一段时间,自己把精力又转向了国学,什么论语,老子的道德经,易经什么,东看看西看看,虽然不是太精专,但感觉他们和中医之间还是有联系的。这期间,不经意通过耀武师弟的微博知道了德明气学中医,一开始看到气学这两个字还真有点排斥,感觉又不知哪位所谓的江湖散仙为了夺人眼球搞所谓奇淫技巧。因为《黄帝内经》、《伤寒论》后人无法超越的经典在那放着,还敢搞什么气学中医,心里曾不屑一顾。哎,着架不住有些人没事就转老师讲课的一些内容,我的优点就是不特别排斥我所不了解的东西,你转我就看,越看越觉得,怎么就好像在解我心中这么多年的谜团一样,越看心里越亮堂。
读了老师气学中医的一些东西,自己对中医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感觉学了这么多年,一直在门外晃荡呢。自己忽然有一种感觉,在未来的日子也能成为一位不错的中医,能解除周围朋友亲人因疾病带来的痛苦。因为自己对中医、对开方有倏然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敢开方了。前几天还给老公开个方子呢。
此外还有一些功夫在诗外的心得:
1.老师用词及其优美,流畅,是用排比句的高手,什么气之所住、气之所行、气之所发、气之所去、气之所聚; 阴阳相随相长相错相交相杂相间;阴阳相济、阴阳相反,阴阳相里,阴阳相伐,阴阳相斥,阴阳相激荡,阴阳相击等等……这老师得背多少古书呢,这些文辞优美的句子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加强了自己对古文的兴趣。
2.之前对道德经没有什么理解,很多句子似懂非懂,老师讲的道德经我还没来得及听,但老师在解释很多气学思维时夹杂着道德经的词句,让我对道德经的章句更加理解了。什么虚其心、实其腹。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顺天道而为等等。
3.之前我也看过易经的八卦,别的老师是从八卦的象上解释的,虽然也算理解,但还是有点云里雾里的,而老师从气的角度解释乾坤坎离巽震兑艮卦象,太形象了,记得那天我看老师讲的八卦,看得我差点从床上蹦到地上。
真不愧为大千老师了,我都不知道有什么”家”来形容老师, 说起中国的文化是神气文化的时候是一位哲学家;对五脏六腑的描述,比如说肺, “肺神皓华字虚成,什么叫皓华啊?就是人身这团啊到了肺之后,它开张,向外,皓白,华彩”,这简直就是一个有内视功能的节奏;说起现在人的饮食老师就是一个营养学家;讲到为何小孩子也有阴阳不平衡的时候,老师就是一个妇产科专家;还有用植物生长收藏比喻气的状态时老师就是一位农学家;老师还是军事家呢,你看,说治病就像打仗:“打持久战,道路是曲折的,用泡蘑菇的办法慢慢地化解它,这就叫农村包围城市,做一点一滴的工作,最终让敌人陷入汪洋大海中。这些都充满了智慧方法,同时也适用于我们看病用药,所以我再强调一下,开方尤其是通经脉,一定要通而不暴,慢慢起效,时候到了就好”。对了,老师还是画家呢,他说中国的山水画都是写意,画不求象,但求神气,有气韵,真是这样滴。
再有学中医的人都知道很多中医概念,什么思则气结、怒则气上、肝克木呀,如果让其说说其中的道理,能说清的人就不多了。以前我也停留这些概念上,老师对这些都有精彩的讲解,看的你不得不拍案叫绝。就说这思则气结吧,看老师如何描述:“你看两个肺,生在心的两边,在胸中撑着,不断地呼吸吐纳,调畅气机,它在调什么呢?气机、气血的运化都靠肺的呼吸来完成。肺主治节,什么叫治节,就是调节,调节这个节奏、快慢,就像总理一样的身份,你一旦停止呼吸这个气机就不动了。你深长地呼吸,这个气血又开始运转起来了,建议大家经常深长、均匀的呼吸,这样有利于血向全身的运转。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呼吸越来越小,一会才吸一口气,呼一口气,凝神屏气,这样气血运动得就很慢,久而久之,就容易得气血瘀滞的毛病,思则气结嘛,就是从这来的”,哎玛,这简直是神一样的解释,我真要崩溃了。还有形容气的语句:“气贵流通,贵畅,贵安稳,贵厚重”,老师呀,你怎能把这么抽像东西说的这么形象呢?老师难道你是天外来客吗?这个你再不懂,那怨不得老师了。像这样的讲解,书中比比皆是,我真是说不完哪。懂了这些,你开方的思维就灵活,不拘泥了。
当时我入会花了点银子,我还有过小纠结,担心值不值的问题,想在看起来,老师这么多宝贝,真不是用钱来衡量的,也不是你用钱能买得到的,或许是靠你的缘分和你的福报吧,老师的书真是大道至简,让你一通百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世人皆能之,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大千老师是也。感恩老师,阿弥陀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