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明中医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水獭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每天学一点小组

[复制链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26#
发表于 2019-3-4 07:25:35 |只看该作者
五段论讲解(三)
脾主口
从直观上,消化道嘛,进进出出,这方面的层次大家可以理解。

那在整个的气机上怎么就和这个缓和流畅滋润濡养生发之气融合在一起的?

从位置言,嘴在下,位于中央,主出纳,很像大地,而涵养万物一样。

第二,这个嘴要能容物,口者能容就像大地能承载万物一样,它是由缓和容纳包容之气所形成的,所以说嘴不能小。

但是这个口大不是形体上的大,而是意态上的大,就像吃饭不能小口往里塞,这样这个脾气肯定不好,对身体也不好,不是说要狼吞虎咽,起码嘴里能容饭,然后可以细嚼慢咽,而不是说小口抿饭,要口中能容下食物,然后可以缓和地细嚼慢咽,
取这个缓气,要缓和而雍容地吃饭。
一是有利于消化,
二也是脾气健旺和婉转运化的表现。

嘴上面有唇,唇也是脾气的象征,嘴唇贵厚而忌薄,这个薄片嘴是脾气不好的表现,嘴薄成什么样脾就薄成什么样,外相通内相,外相什么相,内相就什么相,这个相不是指形体,不是说嘴一个小薄片,你的脾就是一个小薄片,这些说的是气象和气机。

嘴薄气则薄,嘴厚气则厚,脾气是浑和缓畅之气,象征大地,象征山河,所以嘴唇一定要厚,但不是那种蠢厚,也不是高度的那种厚,而是一种感觉,有浑厚之气在嘴、唇之中蕴含,这讲的是一个形意的一种相法。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气学中医及黄帝内经》之上册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27#
发表于 2019-3-6 07:46:4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承蒙时光不弃 于 2019-3-9 08:28 编辑

五段论讲解(三)
脾在色为黄(一)
黄色比较柔和是根本的一种说法,咱们前面提到了湿气,缓和流畅之气。
它既不南不北不东不西居中。
既不强烈,也不沉郁,既不热烈,也不冷淡,黄色就是我们感官的一个颜色嘛。

我们感官到黄色是柔和之色,中性之色,没有红色的热烈的感觉,也没有黑色的沉郁感觉,也没有青色的生机的感觉,也不会像白气给我们的肃杀之感,所以说黄色是中间色,调和出来的颜色,不喜也不悲,不亢奋也不沉郁,这就是黄色给我们的体会。

在我们中原大地,黄土高原,正是禀这个中和之色而成的,可以说黄土高原是一个宝地。

它积的黄土层有几公里厚吧,那是无价之宝,这里面蕴含着多少的缓和之气!
缓和淳厚之气顺着黄河流延下来,黄河就是黄土之气流转流畅下来的。
黄河是益河不是害河,带来的土壤冲积成了华北平原,并且带来了大量肥沃的土壤和营养。

黄土高原和中原都是黄土,
北方黑土,也正好应了北方属水黑色,你也不能说完全是自然的巧合,
南方真的就是红壤土,
中国这个地方真的很有意思,
但是南方土地薄,不厚重,这是它的缺点。
优点就是气温高降水多,华英蕃秀嘛,非常秀美。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气学中医及黄帝内经》之上册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28#
发表于 2019-3-7 07:42:2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承蒙时光不弃 于 2019-3-9 08:28 编辑

五段论讲解(三)
脾在色为黄(二)
所有的缓和厚重中和之气都化成了黄色,多多少少的,像谷物,小米,古代一直吃小米,后来才有的大米。

所以说古代帝王独尊黄色,其他的百姓不能随便穿,可想黄色是何等的尊贵。

黄居中央而临于四方嘛,还有黄豆,黄芪,很好的补脾胃的,所以大家看到天然的黄色,就是厚重的缓和的土气的代表,也是为我们所喜,长养我们万物人类的一种气,它是君临四方。

《易传》中,“黄中通理,正位居体”,代表黄裳元吉嘛,就是说黄者中也,居于中间而临于四方,有中正之气,有尊贵之气,是万物的根基,当然了是后天的根基。可见古人对黄色是多么的推崇备至。

我们要有黄色的美德,既不刚,也不柔,同时刚柔并济,或刚或柔,有一个好的脾气,有一个中正的性格,有黄的稳重和持久,厚德载物嘛,所以说这都是黄的美德。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气学中医及黄帝内经》之上册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29#
发表于 2019-3-9 08:27:55 |只看该作者
五段论讲解(三)
脾在音为宫,在声为歌
五音,所谓的“宫商角徵羽”
色有中正的黄色,五音也有中正的声音,宫音就代表一种缓和稳重流畅的声音,既不高亢也不沉郁,既不急劲也不萧条的一种声音,这个就是宫音。

在声为歌
在音为宫与在声为歌的区别。
所谓的音它指的是语音的声调和气态、音态。
声指的是发出的声音。

歌唱者是把各种声音,缓和的,流畅的,稳重的,和谐的,表达出来,通过喉咙由脾气把这个缓和畅达之气发越出来,这个就是真正的脾主歌的含义。

人只有在欢快的时候才会唱歌,或者唱歌以解忧,就是把这种缓和畅达之气发越而出,所以说人要经常唱一些歌,使自己的这种欢畅之气得以畅达,这样就是缓气。
这种中正之声会流通百脉和畅精神,对人身体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气学中医及黄帝内经》之上册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30#
发表于 2019-4-19 14:40:45 |只看该作者
五段论讲解(三)
脾在变动为哕
这个脾是缓和畅达,哕你可以分实哕和虚哕
总之它不会说胃哕,它说脾哕。

吐是有物,哕是无物,是气机的上逆。

这个是气机往上翻,而且这个翻不是很强烈的翻,这个哕,干哕,嗝逆,打一个不太形象的比喻,就像一个大气泡从水里面一下子翻上来那感觉。
尤其很多嗝逆重症都会有这个感觉,从底下往上翻气,一个大气泡就上来。

这个不是吐,吐是一下子就吐出来了,这个胃不能容物,胃中有邪,肝气所逆或者是肠胃不适,这个叫做吐

哕相对来说比吐层次要深,它往外哕的是什么?
可以说哕的不畅的气机,

脾主容物,脾胃主容物,不仅是胃,胃容的是实物,有形的东西容在胃中,无形的东西容在脾中。

然后通过脾的强大的这个生发和扩散功能,使这个饮食之气畅达到四肢,并且脾畅达以后又可以收摄很多的气机,所以说脾主肌肉,主收摄,很多出汗,阳气不固是由脾虚造成的,它有容的作用,这个非常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31#
发表于 2019-4-19 14:41:57 |只看该作者
五段论讲解(三)
脾主容
它主肌肉也好,主收摄也好,容纳水谷精微之气也好,布散也好,脾主容,就像大地一样承载万物,容纳万物。

脾气这种容纳的性质一变,脾衰或者一变动,不一定是完全的衰,这种容纳的功能就开始失常了,如果被邪气所干,容不下就吐出来了,就向上吐,不仅向上吐,还会向下泄。

这种吐,不能容而吐的,不仅是食物,而且是气,向上变动就变成了哕,向下就变成了利,这个就是《伤寒论》的太阴篇,就是一个吐一个利。

脾主容,容失常故哕而利。一句话就解释出来了。

不是有声无物为哕,向上逆,脾气不容,气机向上翻这叫哕。

好多脾气败绝的人要死了,哕了一口,脾气没了,脾胃之气没了,脾精散绝了。

这个容从哪来?就是从缓和流畅的生机而来,缓和了这个气才能够散开,散开了中间才有地方,流动的东西才能进来。有生机了进来的东西才不会腐败,这都是连带的作用嘛

大家再体会一下容的含义,大地不是死气沉沉的,是充满生机的,大地所有的土壤是缓和的,所有的山川都是流动的,而在这个流动缓和中,孕育了整个的生物圈,生机盎然,这不就是容嘛
哪一天大地地震了,它不行了就吐出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32#
发表于 2019-4-19 14:43:24 |只看该作者
五段论讲解(四)
西方生燥
“其在天为燥”这个“燥”指的是清明之气,而并非是指干燥,因为这个清明之气就是大晴天,非常晴的大晴天,本身就是没有多少水气,非常清晰,清爽,这个秋天,秋高气爽的这种感觉,这个就是燥,不是指的口干舌燥的燥

“在地为金”就是收藏,而像金属一样有热的和电的良导体一样,体非常通达,通透,而又有收敛之性。

“在体为皮毛”皮主收,毛主开,皮毛一开一收,体现了金气,作为相傅之官的一个特性,

“在脏为肺”,肺居上焦,临势于下,主治节,化水雾,五经并行,统领百脉,这是肺的特征,这相当于宰相,总理的一个职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德明中医 ( 冀ICP备17012469号 )

GMT+8, 2025-4-27 22:01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