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明中医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首页 > 养生疗疾 > 修身养性 > 养生观念论略

[复制链接]

9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13 21:15: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顺其自然  1 楼 发表于:1/17/2009 5:55:20 PM  
     
  

  养生观念论略


 (一)坚持“以动养生”观念——强调:要实现又康又寿,就必须“动其体”(简称“动养”)。

  1.动养内涵论略

  中华民族有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天道酬勤。这在养生方面主要是指勤劳动、勤运动、勤活动。勤于动,是增强生命内在强度、延展生命时间长度的一大前提。两千多年前,这种以动养生的观点即已相当明晰,很多文献对此均有生动而深刻的表述,例如:“天行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到了一千多年前,这种以动养生的理论更趋成熟,明确地把动和静结合在一起,并给予科学的阐发,例如:“能动能静,所以长生。”三百多年前,这种以动养生的思想形成系列,拓宽了范围,把健身、健心、健美视作整体,并把一人、一家、一国视作整体,例如:“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

  在西方,以动养生的观念亦十分强烈,例如:“不运动则其体不强”(培根语)、“聪明人治病靠锻炼”(德莱顿语)等等。

  动,是养生延年的一门大学问:就其状态而言有两类,一是显著的动(即习惯上所说的“运动”),二是隐微的动(即习惯上所说的“静练”);就其形式而言有四类,一是肢体活动,二是按摩活动,三是呼吸活动,四是大脑活动;就其内容而言有三类,一是各种劳动,二是各种运动,三是各种活动。

  简言之,人之康寿在于“动”,而动之程度在于“适”。

  2.动养名言撷英

  (1)毛泽东说:动为纲。     

  (2)孔丘说:知(智)者动。    

  (3)陈立夫说:养身在动。  

  (4)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 

  (5)刘建章说:一锻炼,二锻炼,三锻炼,炼炼增寿。   

  (6)杰弗逊说:走路是最好的运动,人应该养成走长路的习惯。 

  

    (二)坚持“以静养生”观念——强调:要实现又康又寿,就必须“静其心”(简称“静养”)。

  1.静养内涵论略

  静,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指身态之静,一指心态之静。由于身态之静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所以仍然归于以动养生范畴。这里所说的“静”是指后一种,即心态之静。

  “身欲动,心欲静”,这是中华养身的根本原理。因为,唯有静其心,然后才能平其气;唯有平其气,然后才能固其精;唯有固其精,然后才能定其神。因此,以静养生,就其对象而言,合则为“一心”,分则为“三宝”(精气神)。

  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对以静养生亦多有体认,如罗铁说:“我追求的不是休息,而是静寂”;托尔斯泰说:“只要心情平静,什么都没有害处”;司汤达说:“人生是泪之谷,清心寡欲才有意义”。

  以静养生,是人类养生的一大特点,一大优点。何以见得?理由有三:第一,静其心,可以减少心理疾患,调节情感活动,实现心理平衡。第二,静其心,可以减少明争暗斗,优化人际关系,实现互谅互敬。第三,静其心,可以减少精神外耗,实现自然寿命(即享寿120岁)。

  2.静养名言撷英

  (1)孔丘说:仁者静。    

  (2)陈立夫说:养心在静。   

  (3)高濂说:心静可以固其元气,万病不生,百岁可活。  

  (4)巴尔扎克说:清心寡欲的人,肌肤之间自有一种明净的光彩,表现身心健康。    

  (5)蒙田说:我发现,静心少欲,摆脱那些生活的劳神之事,不再执著于这个世界是怎样运行的,抛开财富、等级、知识、死和自我,这是我老年的唯一慰藉。   

  (三)坚持“以乐养生”观念——强调:要实现又康又寿,就必须“乐其意”(简称“乐养”)。

  1.乐养内涵论略

  有句英国谚语说:“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也有句中国格言说:“一笑失百忧。”可见,美好的心绪,既可治身上之疾,又可疗心上之病。不仅如此,“乐”还可以使人“返老还少”、“长生慢老”,因为“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于是,人们发现“乐”是养生延年的一个大要素,一个大关键。

  人类之乐,反映于很多领域,每个领域又有诸多方面。所以在语言中积累了大量与“乐”有关的词和短语,例如:欢乐、悦乐、逸乐、快乐、和乐、安乐、康乐、游乐、娱乐、行乐、作乐、逗乐、取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天伦之乐以及乐土、乐园、乐易、乐群、乐业、乐成、乐以忘忧、乐知天命、乐不可支、乐此不疲,等等。

  那么,是不是说一切乐都是有益的呢?不,不是的。春秋末期,孔子就从乐之“益”和“损”两个方面各举了三个例子,他说:“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很明显,乐既是无穷的,又是有限的。养生所需要的是那些有益、有节的“乐”,因为无益、无节的“乐”是“悲”的同义词——“乐极生悲”。

  2.乐养名言撷英

  (1)孔丘说:知(智)者乐。          

  (2)陈立夫说:快乐才是长寿之道。     

  (3)叶天士说:心胸常开阔,年岁活一百。  

  (4)柯林斯说:使老年人充满活力的真正途径是永葆思想的青春。

  (5)马克思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四)坚持“以食养生”观念——强调:要实现又康又寿,就必须“调其食”(简称“食养”)。

  1.食养内涵论略

  食(饮食),是养生延年的一个大要素,一项大保障。饮食不仅能支撑起整个结构庞杂、功能微妙的人体大厦,而且又是人生三宝精气神的“源头活水”。古人对此有一个因果彰明的精确表达:“主身者神,养神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可见,饮食对于人的形体和精神均起支柱作用。

  但是,饮食又是一大系统,一门大学问。这是由于饮食的效应具有两重性——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比如有的人“饱了肚皮,饿了头脑”(莎士比亚语);有人“饮酒过量,饮食不时”(贝原益轩语)。这就是说,饮食既能使人康而寿,亦能使人弱而夭。其间的根本问题是能不能做到“十一适”:一是适宜的质量,二是适宜的数量,三是适宜的滋味,四是适宜的比例,五是适宜的温度,六是适宜的硬度,七是适宜的烹调,八是适宜的时间,九是适宜的空间,十是适宜的情绪,十一是适宜的咀嚼。

  2.食养名言撷英

  (1)管仲说:饮食节。        

  (2)周恩来说:一日三餐,坚持定量。  

  (3)孙思邈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  

  (4)夸美纽斯说:一个人如果喜欢山珍海味,而不喜欢有益健康的食品,他便是个傻子。   

  (5)米?史雷夫说:维持强壮身体的因素在于食物,摄取各种营养丰富的食物,是维持健康的首要秘诀。  

  (6)敖英说:多食之人有五患:一者大便数;二者小便数;三者扰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养;五者多患食不消化。   

  (五)坚持“以居养生”观念——强调:要实现又康又寿,就必须“安其居”(简称“居养”)。

  1.居养内涵论略

  居,是与人的一生相始终的重大环节,人的强弱寿夭莫不与此相关。因此,《黄帝内经》把“起居有常”列为康寿的五大要素之一。

  这个养生领域,包括人的生活作息、居住环境、衣着和睡眠等等,可以说,举凡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夫妻生活、个人生活的内容,大多与“起居”相联系。对这些看似“烦琐”的事情,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仅就睡眠一项而言,它就不仅直接占有人生的三分之一时间,而且还间接地影响人生的另外三分之二时间。为此,就得深入地体察和研究若干与睡眠相关的问题,例如:睡眠的时间、环境、姿势、深度以及相应的被子厚薄、枕头高低、床体软硬、室温大小等等。

  起居方面的事情,往往使人感到太细太小太平常,所以有时就“听其自然”,不加注意,以致造成伤身乃至丧生的后果。因此,罗曼?罗兰提醒人们要“生活而不为生活所俘虏”。莫泊桑则鞭辟入里地指出:“生活是多么古怪!……只要微不足道的一点小事就能把你断送或者拯救出来。”可见,对待日常生活不可“听其自然”而应“顺其自然”。顺者,循也——遵循规律。

  一言以蔽之,“居”是养生延年的大后方和主阵地;“居养”,是康寿的大课题,必须深思之、慎行之。

  2.居养名言撷英

  (1)管仲说:起居时。         

  (2)高濂说:起居,祸患安乐之机也。  

  (3)莎士比亚说:舒服的睡眠才是自然给人的温柔的令人怀念的看护。

  (4)石川达三说:人老了,一个人是难以生活下去的。这时两个人正应该相依为命,互慰互助,不管还有无爱情,都必须这样做。

  (六)坚持“以节养生”观念——强调:要实现又康又寿,就必须“节其度”(简称“节养”)。

  1.节养内涵论略

  养生  健康  长寿,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不仅有垂直方向的体系,而且有水平方向的体系,形成了一个“矩阵”。但,处于核心位置的只是一个“点”——这就是以“节制”为基准点。

  节制,就是双向调节:既不使其“过”,又不使其“不及”。

  节制,就是双向平衡:古称“裒多益寡”——就是减有余而补不足。

  节制,就是双向防范:既防过饥又防过饱,既防过冷又防过热,既防过悲又防过喜,既防过劳又防过逸,既防过躁又防过静,等等。

  历史证明:为了实现健康长寿,必须掌握一个“中”字。但是,“中”不是一半对一半,比如吃饭的“中”是“八成饱”——80%,而喝酒的“中”是“三分量”——30%。

  2.节养名言撷英

  (1)孔丘说:过犹不及 。       

  (2)周恩来说:生活有序,工作有常。   

  (3)费伯雄说:不足者补之,以复其正;有余者去之,以归于平。 

  (4)毕达哥拉斯说:不要忽视你的身体的健康,饮食、动作,须有节制。

  (5)亚里士多德说: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地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地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七)坚持“以防养生”观念——强调:要实现又康又寿,就必须“防其患”(简称“防养”)。

  1.防养内涵论略

  生,是从死神那里争取来的。所以,莎士比亚说:“要是你不是永生不死的,那么警戒你的四周吧。”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养生延年,是“性命交关”之“事”,自然必须认真地对待这个关系到一切 “事”成败的“预”。

  预,从生命科学角度讲,就是事先设法消除一切对人的身心的伤害。对此,晋代著名养生家葛洪有一个最简明的表述,这就是“养生以不伤为本”。

  怎样才能不伤呢?不伤,其关键在于防伤。防伤,大体讲,一防内伤,二防外伤,三防不内不外伤。具体讲,一要防七情失制所引起的伤害(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二要防六气失和所引起的伤害(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三要防五灾失察所引起的伤害(五灾指自然所产生之灾祸,人为所产生之灾祸,器皿所产生之灾祸,水火所产生之灾祸,交通所产生之灾祸)。

  由此可见,预防包括两大战略层次,一是治未生之病,二是消未成之灾。显然,这不是消极的躲避策略,而是积极的进取韬略。

  2.防养名言撷英

  (1)高濂说:太上防疾。  

  (2)伊拉斯莫斯说:预防胜于治疗。

  (3)罗懋登说:三思而行,事无不慎。

  (4)大仲马说:谨慎小心是安全的保证。

  (5)雨果说:谨慎比大胆要有力量得多。

  (6)刘禹锡说:以弭病于将然为先,而攻治为后。

  (八)坚持“以德养生”观念——强调:要实现又康又寿,就必须“修其德”(简称“德养”)。

  1.德养内涵论略

  德,是做人的基础,自然也是养生的基础。有了高尚的道德,养生的诸要素才能实现,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益人益己的双重效应。相反,如果一方面想养生延年,一方面又损人利己,那么最终既养不了其生,也延不了其年。

  俗话说:好有好报,恶有恶报。古人说:多行不义必自毙。西谚说:靠欺骗是活不到一百岁的。

  对德与寿的关系,最早确定其相关性的是孔子,他就此说过两句话:一句是“仁者寿”,另一句是“大德……必得其寿”。

  对这个问题论述得最明白的,要数明代学者王文禄,他在《医先》中指出:“养德养生无二术也。”

  2.德养名言撷英

  (1)孙思邈说:道德日全……不求寿而自延。

  (2)刘备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曹雪芹说: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4)大仲马说:不为私利是世界上最好的一种品德。

  (5)莫泊桑说:慈善,为外在的行为;同情,乃内蕴的感情。

  (6)列?托尔斯泰说:我确信人类的使命在于力求道德完善,这种完善是容易的,可能的,永远要进行的。

  (九)坚持“以志养生”观念——强调:要实现又康又寿,就必须“强其志”(简称“志养”)。

  1.志养内涵论略

  志,在养生学中有两个含义,一是情志,是养生的对象;二是意志,是养生的力量。这里所说的志,指的是后者。

  意志,是一切行为(自然包括养生行为)之动力。巴基斯坦学者阿卜杜拉指出:“真正的力量是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说:“君子之道,始于自强不息。”在养生的全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始终是正确而又坚定的意志,为伟大的事业而热爱宝贵的生命,为生活的幸福而确保自身的康寿。

  养生之志,是养生的根本环节,学习养生之道,传播养生之道,发展养生之道,都基于这个“志”字——无志就谈不上养生,更谈不上康寿!所以,志养之道,在整个养生系统中作用极大,层次极高。

  2.志养名言撷英

  (1)王勃说:老当益壮。        

  (2)周恩来说:情绪乐观,意志坚定。   

  (3)罗曼?罗兰说:意志是生命的最高表现。  

  (4)郑板桥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十)坚持“综合养生”观念——强调:要实现又康又寿,就必须“综其养”(简称“综养”)。

  1.综养内涵论略

  养生延年重在行。这就是说,自我保健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比如注意运动、注意休息、注意起居、注意饮食、注意心理调适、注意道德修养等等。很显然,这些都很重要,但是其中的任何一项都仅仅是一个单因子,其作用都只有局部意义。

  于是,在分述单项养生内容之后,还有必要加以综合。

  综合,就是把相关的子系统进行“合二为一”、“合三为一”……直至完全融成一个整体。这样说就把“环”串成了“链”,把“树木”组成了“森林”。由于我们在此以前的各部分中已经认识了“环”和“树木”,所以这里就有条件着重谈长寿的“总链条”和生命的“大森林”。

  实践证明:离开“综养”则事倍功半,坚持“综养”则事半功倍。

  2.综养名言撷英

  (1)袁开昌说:善养延年。    

  (2)浙江杭州百岁寿星徐世昌说:忍养心,耐健身。

  (3)葛洪说:偏修一事,不足必赖。   

  (4)朱学范说:不仅要健身,而且要健心。 

  (5)福伊斯特厄斯本说:延长生命的秘诀,在于不缩短生命。  

  (6)毛泽东说:基本吃素,坚持走路,遇事不怒,劳逸适度。 
收藏收藏0 微信微信

手机版|德明中医 ( 冀ICP备17012469号 )

GMT+8, 2025-5-14 14:58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