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明中医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胎息经》辑注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13 23:16: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龙行知       
1 楼 发表于:3/2/2009 1:03:50 PM
   
《胎息经》辑注

此辑注乃本人据仿佛居士陆锦川先生之系列著作整理而得,贴于网上,供同道鉴赏、品味。整理者:李军

《胎息经》文字精洁,全文仅八十三字,但论述精到,不落古来丹道窠臼。文中首论胎息,次述神气,倡导虚无无念、自然常住。颇合道家·太极门“虚无无为、自然而然”的修为本旨,同时所介绍的胎息法,可能也为太极门功法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胎息,是道家调息的最高境界。此即庄子之所谓:凡夫呼吸在喉,至人呼吸在踵,盖其息深深,气气归根也。《老子》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天长地久。夫谷神者,道也,大道先天地而生,后天地而灭,故曰不死。玄牝者,本来也,天地之先,有本乎无。天地为万有之先,而无则为天地之根,无有之道,绵绵不绝,用之不竭,与天地同其长久也。人之呼吸,根于天地,若肇其本,则为根无,故呼吸者,人之生生之假象也。故《老子》又云:“能婴儿乎?”婴儿之于母腹,脐呼脐吸,本无鼻息,故又名无息。此种呼吸,外形见之,浑如口鼻无气,内景测之,则是一气返却先天,潜入元息之境。故无需假口鼻以橐龠,鼓之以出,翕之以入,浑如无塞之瓶口,有出有入,内外气通;无出无入,内外一体。如若扪之则一无所得,而疑其无出入也。此息本来人人原会,个个本有,殆因后天之用,必藉后天之息,呼叫言唱,吹呴吞吐,无不因此气息为之。故人乃因此用而移体,久而转化成习,变而为后天口鼻之呼吸。至若先天之际,母腹之中,鼻口又焉能而有息为用?此即先天之息,道家谓之“胎息”,犹婴儿之在母胎也;又谓之“真息”,即以返本归真也。释氏则谓之“净息”,以六根无染,四大无碍,无所著故也。此种真息,凡人常有修为数十年犹不可得,慧能初生犊子,何能不为自通?其实,凡人之所能学,所能会者,皆本来之所具,本来之所能,本来之可也。如若无此成因,则纵然习之,亦总不能。故人之所能者,皆本来之有也。昔孔子有云:生而知之谓之上,学则亚之,而多闻博识,犹知之次也。



《胎息经》全文如下:



胎[指胎息之胎,即如胎之谓也]从伏[元之]气中结[成其能],[呼吸所需之]气[始能]从[伏气中所得之]有胎[之能]中息[呼吸]。[因为人依呼吸而生],气入身来为之生,[气不入身则神无所倚,而]神去离形为之死。知神气[之道]者,可以[修得]长生,[其法即]固守虚无,以养神气。[人生神气相抱]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住。[若欲相住,只须]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此法]勤而行之,是真道[之正]路。

胎息者,如胎之息也。后进强以丹门之结胎解之,是忘却《胎息经》本非丹道派之经典,张冠李戴矣。

佛按:胎息经为虚无门之真道妙谛,言辞简赅,妙蕴无穷。始则入无有两仪之修,终则归虚无太极之果,假气臻神,借胎渡虚,无有相生,无为自然,但守虚无,入道必矣!故历来以此经为太极门之示理,询非偶然欤!

炼胎息重在神息定而心意宁,心定自然神宁,神宁自然气住,气住则胎息自生。此数语可为胎息指南。神气因心而乱,因意而定,因性而住。

《太极门秘承》云:脉住息停,入神而息,是为神息,神息者,不神不息也。佛按:凡息曰呼吸,神息曰不息,后世但知于闭息长气上用功,诚不知形之呼吸曰出入,神之呼吸曰不动也。
收藏收藏0 微信微信

手机版|德明中医 ( 冀ICP备17012469号 )

GMT+8, 2025-5-15 16:57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