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1-7-12
- 最后登录
- 2018-4-10
- 在线时间
- 97 小时
- 阅读权限
- 150
- 积分
- 0
- 帖子
- 394
- 精华
- 3
- UID
- 18
 
|
阳子 1 楼 发表于:10/17/2009 9:53:12 PM
静 而 生 慧
世界上最好的生活哲学,不是在书本上,而是在生活中,在人心里。有人曾问孔子的弟子子贡:“谁是你老师的老师?”子贡说:“文王武王的道理,没有遗失在地上,而是藏在每个人心里,只不过,聪明的人得到大智慧,普通人得到小智慧。谁不是我老师的老师呢?他又哪有固定的老师呢?”这是人生之大智慧,曾有一句人生哲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这是人生的历程,也是每一个人在迈的人生步伐,正所谓:在日常生活中探求人生智慧,在日常交往中探求做人道理,在自己的内心探求人性本源,这是最好的学习。­­
但是,由于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见识亦有差异,加上情绪障碍,我们看人看事物,可能看到这一面却看不到另一面,只看到表层却看不到内里,只看重小节却发现不了本质。
往往人就是在这种迷茫中丢失了自我,在丢失自我中迷失了本性,在迷失本性间带来了偏激,继而得来:不是事的事儿成了大事,试问:这样的人生又怎么会给自己带来平和的心态和祥和的一切呢?所以,在感到迷茫的时候,在丢失了自己找不到自己的时候,请不要怨天忧人,请不要大叹世道的不公。
记得曾有一则禅语故事中有一四句偈:“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后三步想一想,怒心起时细思量,压下怒火最吉祥!”上师告诫我们:为人为事,无论何时何地,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只有这样才不会因冲动而产生偏激,因偏激而带来无法预知的后果。如果我们人在低谷身处不如意时,都能细思自己的言行,善于去发现身边好的东西,勇于去反思自己一些缺点,在反省中悟出失败的要点,继而平和的迎合问题,低调成熟的处理问题。这样,心里自然就会黯然开朗了,身边的一切看似永远都理不清道不明的事儿,也会随之云开雾散而不是件事儿了。­
“在家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这样的心境又哪来的不澄明呢?人生又何愁没质量?­­
理在不烦,简明为真;智在不激,静而生慧;话不在多,一句就行。如果我们能从中领悟到其的真谛,便能解开一个个心结,能解决人生路上很多难题,更能迎来柳暗花明后再发现一个目标,继而从中找到另一条更阳光灿烂的人生之路。
毕竟:心底无私才能天地宽!
素灵
2 楼 发表于:10/19/2009 11:16:11 AM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堕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