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明中医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头枕养生简论

[复制链接]

9

主题

2

好友

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15 15:22:48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关于"睡眠养生"方面,我们也辑录了一些古人们的经验,以便供大家参考,同时也便于大家与"枕头养生"配合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古代养生家认为,年龄大的人,往往"气血减,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昼不精而夜不眠","少寐乃老年人之大患"。所以对于如何保证老年人有良好的睡眠,颇为重要,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纵观古人倡导的安卧之法,结合现代的具体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卧具的选择      

  

       1、放置床铺的方位:古人对卧室中床铺放置的方位很有讲究,提倡‘首东而寝,阴阳适中’。养生家认为任何事物都分为阴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以人体而言,腹为阴,背为阳;足为阴,头为阳。以地球的方向而言,南为阳,北为阴;东为阳,西为阴。正常人睡眠时头向南或向东,是因为这样才顺其自然而有益健康。而国外科学家研究认为:地球是一个大的磁体,人体是一个小的磁体,头向南时,身体的磁力线与地球一致。另外,根据病历统计,发现患脑血栓形成的病人,约有百分之八十的人睡眠时头向北方。头向北方属于阴阳两性相对,从磁场方面解释,为异性相吸,所以睡眠较深时,脑部血流缓慢,从而诱发脑血栓形成,东西向则易造成身体的功能紊乱。因此,床头放置的方向应朝南较理想.。

  

      2、床铺质地的选择:有人认为睡钢丝弹簧床最舒适,其实不然。因为你躺在这种床上,无论采取哪一种姿势,身体的中段总要下陷,身体朝上的肌肉可放松,而下陷于软垫部分的肌肉则被动地呈拉紧状态。由于肌肉没有得到充分的放松休息,加之翻身不便,睡了一夜,往往更觉疲劳,尤其是老年人,常患有颈、胸、腰等部位的骨质增生,睡弹簧床会加重这些病的症状。因此,老年人应睡硬板床加柔软而厚的棉垫或褥子,海绵垫不够透气,即使用它,也最好铺在下面。棕绷床最好,因为它不如木板硬,又有一定的弹性,睡在上面可使全身肌肉放松,较为理想。山区的竹榻、南方的藤床等,也较好。

  

      3、什么样的枕头好

  

      老年人用的枕头是否合适,对健康至为重要。首先,老年人不宜用质地过松或过硬的枕头,枕芯内的充填物,仍以传统的荞麦皮最为合适,一是凹陷不过份,二是清凉透气。它如蒲绒、芦花、木棉、海绵、腈纶棉也可做枕芯的充填物。而硬质枕头如琥珀枕、珊瑚枕、陶瓷枕、木枕等,只适于胖人夏秋季使用。枕芯太硬,对头皮的压力大,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枕芯太软,头部过于下陷,不能使头部保持在最舒适的高度,也不利于睡眠。其次枕头的高低也很重要,俗话说‘高枕无忧’,其实并非如此。枕头过高,颈部肌肉受压,或一侧颈肌牵拉过紧,容易引起‘落枕’;向前的弯度过大,还会影响呼吸道通气,引起打鼾;老年人还会引起伸向脑部的椎动脉供血不足。枕头过低,流入头部的血液偏多,血管充盈,颈部肌肉也不能放松,第二天早晨起床后会觉得头胀、颈酸痛、鼻塞、眼皮浮肿等。一般说来,枕头的高度应是一侧肩部到颈部的长度,这种高度使头略向前弯曲,颈部肌肉松弛,呼吸通畅,较为舒适.另外,老年人心肺功能不正常的较多,枕头的高度也应改变。最好用两三个枕头叠成斜坡,以便躺下后上半身稍靠起,让回流至心脏的血液减少,可减轻心脏的负担及肺部的瘀血,有利于睡眠。                        

  

       4、被褥宜轻软、干净

  

       进入老年,机体的适应能力及抵抗力都明显降低,很难适应气候寒热的变化。为保证安然入睡,被褥要勤加勤减,而且被褥要轻软。被褥太重会使老人胸部有压迫感,呼吸不便;而且不利于加减。被褥过硬则会出现许多空隙,容易受凉感冒。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鸭绒被、踏花被、羊毛被等都适合老年人使用;若用棉被则要选用新棉花弹制,每床被褥重量不应超过4-6斤。被套一定要选择棉布制做,这是因为老年人皮肤干燥、易瘙痒、易过敏的原故。

  

       二、睡前的调理         

  

       1、先睡心,后睡眼

  

     《彭祖摄生养性论》说:‘喜怒过多,神不归室;憎爱无定,神不守形;汲汲而欲,神则烦;切切所思,神则败’。如果躺在床上情绪亢奋或烦燥不安,思念种种杂事,往往难以入睡,甚至导致失眠,有损于健康。只有‘先睡心’,才能`后睡眼’,即睡前平稳情绪,安定神志,才能安然入睡。具体作法是:躺在床上不看书,不思考问题,专心一意要入睡。因为躺在床上看书或思考问题会引起大脑兴奋,打破了睡眠的‘生物钟’,时间一长,必然会引起失眠。如遇精神紧张或过度兴奋的事情,难以入睡,应当设法将思想转移到平静的事情上来。听听优美婉转的音乐,能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对于神经衰弱的病人来说,由于内抑制弱化,躺在床上往往思绪万千,很难平静下来。这时切莫急躁,可以集中精神专想身体的某一穴位,如丹田、涌泉等;或似有似无地听钟表的嘀哒声;或注意自己的呼吸;也可默默数数,由一到百,周而复始.有些人饱尝失眠之苦,对失眠怀有极度的恐惧心理,在睡觉以前就害怕夜间失眠,岂知恐惧心理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紧张的表现形式,反而促使失眠更加严重.所以解决失眠最好的办法,就是消除恐惧心理,轻者可以自己寻找原因,努力克服它;重者则应看心理医生,寻求根治的办法。

  

       2、晚餐宜少

  

       古代养生家非常强调‘夜膳勿饱,……饱余勿便卧’,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如果晚上吃得过饱,必然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影响正常睡眠。晚餐最迟应在睡前二小时吃,食量为中午的三分之二。此外,茶、咖啡、巧克力、可可、烟、酒均为刺激性物质,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睡前不宜服用;睡前饮水过多,夜间小便次数相应增加,也影响正常的睡眠。     

  

       3、适当运动                        

  

       俗话说:‘饥饿是最好的厨师,疲倦乃是良好的催眠剂。’对于退休在家的老年人和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来说,白天从事适当的体力活动或身体锻炼,晚上容易疲倦,自然很快就会进入梦乡。《紫岩隐书》说:‘每夜入睡时,绕室行千步,始就枕。……行千步是以动求静。’说明睡前稍事活动,散心、休闲,使精神舒缓,情绪稳定,则有助于睡眠。然而,在睡前半小时不宜下棋玩牌、跑跳或做过重的体力活动,否则会使大脑兴奋,难以入睡。

  

       4、睡前洗脚,按摩涌泉                    

  

       古代养生家认为‘足宜常濯’,民间也流传着‘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的说法。洗脚可使足部血液通畅,局部组织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有助于消除疲劳。在寒冷的冬季,睡前用50~40度的热水洗脚,可使原来受冷而收缩的足部血管慢慢扩张,血流增加,这样一来,供给头部的血流就减少,继而使大脑皮层的兴奋降低,便于抑制过程的扩散,起到催眠作用。脚暖了,入睡后没有‘脚冷’的信息刺激大脑,大脑进入良好的抑制状态,睡觉就睡得熟;同时,用热水洗脚还清洁了皮肤,也使全身感到舒适暖和。春秋季可用38~40度的热水洗脚,每次大约20分钟左右,边洗边用手不断地摩擦双脚,洗后认真擦干。据局报道,从深秋时节开始,经常用甘草芫花(取甘草、芫花各15克,加水2000毫升,水开后文火煮20分钟即可)泡洗双脚,对于防治冻疮有较好的效果,而经常用附片、艾叶煎汤泡洗双脚,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有益。"      

  

        三、睡时的卫生   

  

        1、睡宜右侧卧:

  

        由于各人的健康状况和睡眠习惯不同,睡眠的姿势有多种多样,但基本姿势不外乎仰卧、侧卧和俯卧。睡眠姿势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睡眠的效果。《老老恒言》:‘卧宜右侧以舒脾之气……卧不欲左胁。’就是说睡眠姿势应向右侧卧,双腿微曲,全身放松。仰睡时身体和两腿都是伸直的,肌肉不能完全放松,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有时两手不自觉地放在胸前,容易引起做恶梦;睡熟后,舌根容易下坠而造成打鼾,口水容易流入气管而引起呛咳。俯卧时,除身体及腿部肌肉不能完全放松外,胸腹部受到压迫,影响心肺的功能;为了避免口鼻被枕头捂住,还得长时间地把头转向一边,这样很易引起‘落枕’。侧卧时,脊柱略向前弯,四肢容易放到舒适的位置,使全身肌肉得到较满意的放松.但左侧卧态却不太好,因为人的心脏位置偏左,若向左侧卧,心尖部会再向左移动,致使心脏受压,影响心脏的收缩功能。右侧卧位则无此弊端;胃通向十二指肠及小肠,通向十二指肠的口都向右侧开,因而右侧卧有利于胃肠道内容物的顺利运行;另外,肝脏位于右上腹部,右侧卧时它处于低位,因此供应肝脏的血多,这对食物的消化,体内营变物质的代谢及药物的解毒,以及肝组织本身的健康等都有利。     

  

       实验证明,人在睡眠时的姿势不是固定不变的,不管朝哪侧睡,睡着了都要翻身。在整个睡眠过程中,体位会变动20到60次。只有病人,如胸腔大量积液、瘫痪等,睡姿才保持不动。因为睡眠是抑制过程在大脑皮层广泛扩散的结果,而睡眠时的辗转反侧则有助于这个扩散作用,假若睡眠时的辗转反侧不足,醒来时也会有疲劳的感觉。            

  

        2、避风而卧:                        

  

        睡眠时必须注意避风防冻,老年人尤其如此,切不可当风而卧。《孙真人卫生歌》说:‘坐卧防风吹脑后,脑后受风人不寿。更兼醉饱卧风中,风入五内成灾咎。’人在熟睡之后,易受风邪侵袭,所以床铺要远离窗户,以不觉得有寒气为度;在两扇门之间不可放置床铺,以免被穿堂风所伤。即使是盛夏季节也应注意,千万不能贪图一时凉快,在屋外空坪席地露宿,或整夜开着电风扇劲吹。感受风邪后,轻则四肢沉重无力、肌肉酸胀;重则关节疼痛、僵硬、活动不灵活,甚至口眼歪斜、搐动。            

  

        3、卧须露首:                        

  

      《寿亲养老新书》中有‘暮卧不覆首’的记载。一般认为,如果把头蒙在被窝里睡觉,不但呼吸不畅,而且几乎不能与被窝外的空气交换。随着不断地呼吸,被窝里的氧气越来越少,二氧化碳却越积越多,再加上被窝里的其它污浊的气体,会影响自身的健康。平时空气中约含氧21%,含二氧化碳0.04%,如果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2%时,就会有无力、头昏、头重、头痛、胸闷等不适。因此千万不要蒙头睡觉。  

  

        四、醒后的保养         

  

       明代养生学家冷谦在《修龄要旨》中强调‘平明睡觉,先醒心,后醒眼’认为这样可以驱风明目。具体作法是:清晨醒来先不要忙于睁眼,两手搓热,用掌心烫眼数十遍。然后调匀呼吸,开始运转眼球。先向右侧运转,然后向上,向左、向下,复转向右,共旋转三次;再反方向旋转三次。运睛要慢,开始可采用睁目运睛法,让眼球随手指的移动运转。经过一定时期之后,即可改为闭目运睛法,让眼球在大脑的控制下运转。运转眼球之后,紧闭双眼片刻,再突然急睁双眼,并让眼睛努力突出,如果自觉眼前恍然出现金花,效果更好。睁开双眼时要同时从口中呵出浊气,再用鼻深深地吸入新鲜空气,意送丹田即毕。很多长寿老人的养生实践证明,坚持烫目、运睛,可使眼睛明亮有神,防止内障外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近视、远视。

  

       此外,古人还提倡‘醒时当转动,使络脉流通,否则半身板脂或腰胁痛,或肢节酸者有之’及‘夜后昼前睡觉来,瞑目叩齿二七回,吸新吐故无令缓,咽数玉泉还养胎’等方法,都具有健身长寿的作用,值得借鉴。"   

  

          (以上辑自《古代实用养生方法荟萃》)
收藏收藏0 微信微信

手机版|德明中医 ( 冀ICP备17012469号 )

GMT+8, 2025-5-14 16:24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