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1-7-13
- 最后登录
- 2017-2-16
- 在线时间
- 27 小时
- 阅读权限
- 120
- 积分
- 80
- 帖子
- 262
- 精华
- 7
- UID
- 25
  
|
玄
【说文】幽远也。黑而有赤色者为玄。象幽而入覆之也。
“道可道,非常道”,对于变化不定的道,我们有没有一个东西区把握呢?有!这个东西就是“玄”。古人为了了解和测定天道的运行情况,立有一个八尺的圭表(古称为髀),只要看日中的时候太阳在圭表下的投影,就可以知道天道的运行情况没这个投影就是“晷影”。晷影长了,天气就冷,晷影短了,天气就热,春夏秋冬就是由相应的晷影长度来确定的,因为这个晷影是黑色的,所以叫做“玄”,即是黑色的意思。天道的运行情况,有无的相生变化,都可以通过“玄”的长短来测定。这个“玄”变化,反映了星体的运行情况,所以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面试生生化化,万物的生长衰老的变化就叫做妙。这个玄,有时长,有时短,长长短短,变化无穷,所以又叫“玄之又玄”。通过这个玄,可以了解万物的生长收藏变化及发展趋势,,所以说这个玄是了解万物生长变化之门,即“众妙之门”。
绝妙的日中测影
晷
【说文】日景也。【博雅】晷,柱景也。
【释名】晷,规也。如规画也。
【玉篇】以表度日也。
【前汉·天文志】去极远近难知,要以晷景。晷景者,所以知日之南北也。
【正字通】晷者,历数所自出。其法:望高处为体,立长短二竿为用,二竿与高齐等,度三物两闲修短若干,句股而求之,寒暑短长暸然自见。从咎何也,日景有差也,天行有常,不能不小有赢缩,岁差由此生,故立日景以测之,卽《周礼·考工记》置槷视景之法也。
日晷
利用一根表投出的日影方向和长度以测定真太阳时的仪器。“晷”字的古义是太阳的影子。汉代以及后来很长的时期内把圭表测得的太阳影长也称为“日晷”。大约元、明以后才把测天体的方位以定时刻的仪器称为“晷”。明末以后,作为测时器名称的“日晷”才流行于世。中国日晷起源于圭表。日中时,表影指向正北的瞬时为正午,即当地真太阳时十二时正。《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中有“立表下漏”的记载,可见远在春秋时代就用表来测定时刻了。但用这种方法一天里只有一次机会得到读数,因此它只能用于校正漏刻的快慢。后来发明了把时角坐标网通过表顶投影到一个平面上,这样白天无论何时都能从太阳的影子来得到时刻读数。这种仪器就是日晷。日晷的部件包括一根表(称为晷针)和刻有时刻线的晷面。
日晷按其架构形式,大体上可分为赤道日晷、地平日晷及垂直日晷等。
赤道日晷其圭盘与地球赤道面平行,圭表通过圭盘中心垂直于圭盘,圭表与地轴平行,顶端指向北极。
地平日晷以立于水平面上1块三角斜板为圭表,圭表对准南北方位,圭盘可为半圆形,圭表斜边对圭盘的倾角为当地纬度,此种日晷制造容易,适合中纬度地区使用,比较普遍。
垂直日晷系安置在建筑物的墙壁上,墙壁与地平面垂直,而圭盘平置或绘于墙面,因墙壁朝向方位不同,所以有正南、正北、朝东、朝西或偏向等不同的垂直日晷,其圭表安置的方式依日晷的不同而异。
到底什么是日中测影呢?说到这里就真要对古代中国人的智慧表示赞叹,我们从小就知道日晷仪这个东西,而且不分中外,各古老文明都有类似的东西用来根据日影判断一天当中时间的早晚。但是中国人更厉害的是还多看一个数据:每天影子最短的时候(也就是正午)影长是多少?为什么要这样呢?有很大意义吗?原来他们很早就发现一年之中每天最短的影长是有变化的----甚至是有规律变化的。一年从日中影长最长的那一天开始(冬至),渐渐的日中影长愈来愈短,天气也愈来愈温暖,直到半年后最短(夏至);之后呢日中影长一天天的变长,天气也愈来愈冷直到半年后日中影长最长,又是另一个循环的开始。于是画一个圆(代表一个循环,也就是一年)将圆周分为365份(或366份)(代表365天或366天)一年的第一天(冬至,日中影长最长)定在正下方,而根据这365天日中测影的数据一一描点画图,完成之后就是古太极图。《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的作者李阳波先生在书中附录279--280页(正体中文版),以周髀算经中古人在二十四节气”日中测影” 的数据,成功的还原了太极图的本来面貌:太极图是古人根据观测太阳(日中测影)所得到的影长数据所画出来的观察记录。原来太极图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