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明中医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5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朴门农艺

[复制链接]

4

主题

0

好友

6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6 08:43: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朴门农艺(2012-07-04 13:03:23)

标签:杂谈

您好,我是杰夫-罗顿(Geoff Lawton)本片将向你详细介绍什么是朴门永续设计(以下或简称“朴门”)。

朴门是一整套的生活设计体系,由比尔-墨立森(Bill Mollison)于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的构想,它是一个支持地球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有益于所有物种,并满足人类的一切基本需求,我们现在的生态系统已经千疮百孔,资源枯竭、保水问题、自然景观恶化、食物短缺、气候剧变。。。。。。所有这些看起来都是负面消息。但我们却无需把关注的焦点完全放在消极的方面,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如何积极地运用一些设计方法,去解脱我们目前的困境,怎样才能找到那些解决办法,它们既能供应我们的一切所需,又对环境有利,而且还会创造出无限的丰足,这正是本片要向您描绘的蓝图。一个助你满怀信心踏向积极未来的设计体系,一项你能全身心投入的志业,并能从中体尝到生活的真义。我们希望您观看本片后,能对朴门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并喜欢上这种感觉。

朴门是一条通往自由的大道,现在就让我们放开双手,到这个自我管理的天地里尽情驰骋吧。

朴门永续设计介绍

                                                朴门的伦理观

朴门这个设计体系,最初是有一些伦理观念发展而来的,它是人们从道德伦理思索层面开始的一场运动。朴门的伦理观起源于许多传统的道德观念,世界各地的人们一直以来正是借助这些观念去规范自身行为的。现在我们将朴门的伦理浓缩一下简要地归纳为三点:关爱地球,要保护和照顾地球,以及地球上一切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系统,其核心观念在于这样一个生命伦理。一切事物均有其固有的内在价值,以人为本,对人的关怀与照料,朴门是围绕“人”这个核心因素开展设计的。从而希望达到以可永续的方式去满足自身需求的目的,具有可永续性的设计,朴门的核心思想是:可持续性,可永续性,如果某件事情里缺乏对人的关怀,如果它给生活制造困难,或者造成人们受奴役受控制的局面,抑或仅仅是创造出种种的障碍与混乱,那么这件事很可能跟朴门不沾边。朴门还意味着同时眷顾对人与地球的照护。第三个朴门伦理观,回馈盈余,公平的分享,将有所剩余的产品,能源、需求、时间和信息均返还到系统循环中。系统中任何有所盈余的部分都应该回馈至上述的头两个理念中去,再没有比将盈余的资源用在对地球和对人的照顾上更有价值的了。当我们都这样做的时候,世界就会成为丰足富饶的地方。理解上述观念是我们要迈出的重要一步,我们必须意识到走朴门的路是需要理念先行的。

朴门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大地景观,崭新的人类社会,全新的土地使用与资源利用方式。那不仅仅是周围多了一点绿色,不仅仅是生活改变了点皮毛,也不是人们生活方式的轻微调整。那是一个人人远不止于温饱的世界,一个持续丰足富饶的世界,朴门将带领我们走向何方,它带领我们走向无限的富足。朴门是关于什么的?它是科学与伦理的结合。

朴门设计中的概念与主题

朴门是永续的,可持续性是它的灵魂,我们需要对“可持续性”有个清晰的定义。一个可持续的系统,其产生的能源不其消耗的能源要大,在一个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富余的能源都大到足以维持整个系统的运作和更新,以及足够维持系统内各组成部分的运作与更替。因此,说到永续型系统包括哪些例子,我们能找出各种生命体系,自然循环体系,那些以太阳能作为燃料的系统,地球上一切生命能量的来源。太阳,是最具可持续性的系统,我们可以从中找出一些模型,找到实例,在那些自然体系中,可以说存在着真正的资源。那些可以再生的活的资源,那些只要太阳继续照耀,便可以无限期的再生的资源,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去担忧。这些资源是否能够再生,因为能量的损耗,那些消耗了的能量、那些熵那些被遏制的能量、被耗费的能量、实际上都能通过有生命力的系统得到增强。只要我们设计出能“截获”太阳能的系统,我们非常强调,以自然角度所定义的资源,自然产出。一个系统的各种相关产物,因此我们即可以为一个系统规划长期的产出,也可以规划短期快速的产出。我们是模仿自然的,仿生系统的设计者,设计出与自然体系模式相同的系统。看看各种自然体系,它们里头都是极为多元化的,在自然界中,多样性是与稳定性息息相关的。稳定性于是创造出丰饶,而丰饶则带给我们那计划中的高生产力。多样性并非只是许多东西的集合,多样性包含着互动,互动性,那多种元素各自之间的互动,产生出一种类似生态系统的生命网络型的稳定性。我们的主题设计,便是将重中之重放在那样的模型上。因此,我们要学习的系统,我们的老师,就是大自然体系。在系统中建立多层面的多样性,通过设计,为我们储存并创造能量富余,但我们不仅仅是在进行,物质的堆叠,我们事实上还着眼于时间层面上的积累。通过交替轮种建立的时间层积系统,看看自然体系中的各种交替更迭,它的自我修复机制,大自然的运作机制,我们可以复制那些系统。但我们其实还可以改良它们,在自然的基础上改良是可行的,只要我们真正处于积极正面的行为模式中,并且去增益大自然固有的自我修复更能。我们可以在空间和时间的层面上进行资源的积累,这是一个很激动人心的想法。我知道这里长满了真菌类,我现在只是随便拔出一根木头,呵呵,上面长着各种各样的真菌,所有东西最终都要回归到土壤中。它们只是简单的腐烂掉,半年前这跟木头还是一棵树呢,我们故意把砍下的木头,放回到土地上,工作便完成了,时间会完成积累堆叠的工作。我们利用这覆盖物已经6年了,木头被砍下并充当土地的覆盖物,发挥价值一段时间之后,现在它的这个使命完成了,可以回归土壤了。即使在这木头落地之前,真菌便已经开始分解它了,因此,如果我现在踢它一下,它便很容易掉下来。好了,我只是要将它弄到地上,可见,朴门体系很大程度上是多元化的系统集合。它包含许多不同因素,而这些不同因素也互相层叠积累起来。这个作用不止发生一次,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衍神出新的功能,我们要学习的正是这些系统。如何去设计,我们必需深入这些理念,注意到大自然就是这样运作的。我们如何通过顺应自然界的功能去改良生活,这基本上就是朴门设计要做的事。从多样性中获得高产,不是一种猎取战利品的心理,不是要在我们挑选的物种里头种出哪种最粗壮的庄稼。它不是大片种植单一作物的农业形态,不是一片地只种植一种作物,每次收割也只能获得一种农产品。朴门设计是具有很高能源效益的,因此它的重点之一就是你投入了多少能量并从中生产出多少能量。换句话,你为得到某一产出所发费的努力,透过所有元素间的互动,通过一个区域的产出物,在时间上进行的所有层叠积累,一个极为高效的系统便成型了。我们能够多次地获得多重的产出,只需花费很少的投入,便能得到很高的产出。我们这里紧挨着一个水循环系统,这个水系统靠近一片食物森林,也同时邻近一个种养池塘,还有竹林带,我们这个农场是遵循混合种植原则设计的。在这里收获是随时随地的,几乎每天的每个时刻,一年里的每一天都在收获。同一区域内的生产效率,相对于其能源投入来说是非常高的,这是由于该系统对大自然是有利的。由于它能给我们的自然景观锦上添花,完全如自然体系对景观产生的作用那样,做到这些就是好的设计。重点不在于系统中每个元素的产出量,重点在于同一区域内的产出量。与创造该产量所需消耗能源的比值,许多这样的系统最终都达到了。能以最低的能源投入进行独立生产的状态,事实上这些系统最终将能够经常性的不借助任何外部能源投入及人工养护,便能自行生产,它们只需很少的能量投入来维持自身运作。这是个特定的理解,因此在朴门系统中你很可能会花100个小时进行建设性的思考,然而从事1小时建设性的体力劳动,而不是倒过来进行100小时无意义的体力劳动后再花1小时去思考。朴门是一个效率高得多的系统,一个让人们身在其中能更加愉快的工作与生活的系统,我们以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世界的方式去满足自身需求。这是我们增近社会稳定的途径,也是我们稳固地球生态环境的途径。

朴门设计方法

在自然设计系统中,每个元素均发挥着不止一项功用,实际上每个元素都拥有多项功能。而每种功能也透过多个元素中得到体现,因此,当我们说到设计方法的时候,我们应用的技术,只是如何去做某事的途径。它是个一维的单面向的元素,仅仅是一种技术,但如果我们更进一步连同时间因素一起考虑的话,那就表示我们在运用策略了。策略,就是我们如何以及何时做某事,它是二维的,然而从我们设计科学的角度出发,朴门是一种对模式的设计。在模式设计中,我们运用多重的功能,多重的元素,而且我们强调各元素间的联系。因此,朴门设计是多维度,多面向的,这就是朴门设计。为此,我们需要分析各个元素,需要用到各种设计手法,兼顾各种将会应用到的因素。动物,蔬菜、建筑、结构、植物、树木、动物生态系统,这些方面全都要分析。由此,我们便了解这些因素需要哪些投入,它们会有哪些产出,以及它们大体上的个性特点,它们内在固有的特性。这就是分析的过程,这样我们便能给各种元素的集合以及元素之间的关系建立模型。

     现在我们谈谈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当你研究一只动物,你看到它能够繁殖的特性,当你分析一种结构,你关注它的性能,材质,以及材质的能量表现方式。而当你观察那些植物,你看到它们共同生长的现象,它们的功能,它们来自哪个气候带,以及它们的适应性,这个过程就是对元素的分析。以养鸡为例: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朴门对某个元素是怎样进行分析的,这也是很常用的一个例子,养鸡时我们会问:鸡需要什么东西过活?很明显,鸡需要食物,需要适宜的空气,气候潮湿时它们需要良好的空气流通,在寒冷气候下它们则需要温暖的空气,这样的环境有助于纾解它们的生活压力。一只鸡需要其它鸡的陪伴,去繁殖更多的小鸡,它们还需要砂砾,因为它们的喉咙里长有砂囊,要吞下砂砾来帮助磨碎吃下去的坚硬种子。鸡还需要尘土,它们喜欢洗泥沙浴,它们也需要质量好的水源,因为它们很容易把自己喝的水能得泥泞不堪,满是粪便。鸡还需要人的管理,如果你不去管它们它们便会自行解决在你的院子里播种什么东西。它们会在你设计好的各个功能区域间游荡,在你不希望松土的地方松土。除此之外,鸡还需要安全保护措施,因为它们很容易成为其它动物的猎物,母鸡还需要健康的公鸡,它们要有下蛋的地方,这些都是鸡的必要生活条件,然后我们继续分析鸡的产出物,以及它们的行为模式。它们显然能下蛋,为我们提供鸡肉,还有鸡粪,非常好的肥料。它们还产出鸡毛,其蛋白质含量很高,在堆肥过程中能转化为氮肥,另外由于鸡是温血动物,它们还产出热量。一大群鸡能够让一个居室,一间玻璃房或者一片种植区域温暖起来。用爪子翻土是鸡的习性之一,它们会撕碎土壤覆盖物,在覆盖物上排便。它们吃植物种子,帮助清除杂草,还吃掉害虫的幼虫,综上所述,我们便总结出了鸡的固有特性。这是Barnevelder鸡,一个独特的品种,它们特别擅长下蛋,肉质也不错是一种多功能的家禽。某些品种的家禽它们的肉特别好吃,而另一些品种则更加适合产蛋,这些就是家禽这个元素的固有因素。它们的品种所固有的特性,以上就是元素分析的一个经典例子。现在我们便可以举一反三,用这种方法去细查设计中的所有元素了。系统中关于动物的,关于植物的,关于建筑的所有元素,它们都有各自的需求,产出以及固有特性。以这种方法我们便能够挑选出与其它元素有着正面联系的各种有利元素。当我们研究那些元素的产出物时,这些产出物必须是能被自身系统利用的。所有那些不能重新投入生产过程的剩余产品,都将引发系统的混乱,假如系统中存在这类型的剩余产品,那么它们就相当于污染物了。可见,我们设计的目标是:让系统里的所有产出物均能够被该系统自身利用,而且该系统也能满足其自身各个元素的一切需求。由此,这个系统便成为一个自我支持的闭合型系统,一个独立自主的生态系统,它能在自身之内循环运作。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的大地景观,农场、城区、都市地貌,通过优良的设计分析,都能变得像独立生命体一样,能够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仅仅是设计的方法之一,我们还可以用其它方法,如果我们对薪柴的需求很大,这里我们还要探讨一下,观察以观察为基础的设计。

     我们对大自然的观察,以及由观察总结出的自然系统之运作原理,引导我们设计出和谐高效的人为系统。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即使在城市中,乡村里,我们都能找到能启发优秀设计的范例。好的设计能让系统高效运作,为我们带来高生产力,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自然系统既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教材和行为规范。在这些秋葵中间,长着一种我们本地的野草,别看这披满钉状突起的小家伙不起眼,它可是一种苋属植物呢。它的顶端已经结出了谷状种籽了,这种苋属植物的出现,暗示此地适宜种植苋菜。于是苋菜便成为了我们这里的主要谷类作物之一,后面那块地里你能见到红苋菜,黄金苋菜都长得很茂盛。杂草就像我们的朋友一样,苋菜的野草长在这里,正是在提醒我们这是种苋菜的好地方。这便是观察自然,从自然中学习的例子,周围不时会有一些标示物,我们要做的只是留心观察,大胆做出假设和猜测。并用实践去检验假设,这些探索通常都会成功的。

                                         区域规划

我们将一块地划分成一系列的区域,首先从第一区开始,这是系统中最靠近能源中心的核心区域。通常是住人的房子,或者是人们活动的主要区域,第一区是系统中最频繁的被探访被使用的区域。其中的元素也最多样化,该区域包含一些特殊的元素,它们对系统有着重要价值,也是要花许多精力去管理的区域。第二区,是第一区外围延伸出去的下一个区域,直接地它比第一区大,第二区面积更宽广,包含较少的元素,需要较少的精力去维护。第二区里有我们的食物森林,我们的饲料作物区,即种粮草给动物吃的地方,我们主要的碳水化合物食物,或者说我们的主粮,就是从这个区域生产出来的,所以,这是我们的主粮园地。不是种菜的那种小后院,而是面积较大的主粮生产基地,在某些气候带,例如:较寒冷的地区,第二区也可用来生产和堆放薪柴,从第二区在延伸出去,我们便进入第三区,一片面积更广的区域。这里建立的是农场型的,较大规模的土地使用系统,我们在这个范围内放牧,种植大规模的防风林带。还可以营建较大型的,水库或者低洼地,这一区的土地覆盖系统是粗放型的,相应地我们也用较粗大的材料来做覆盖物。如:大树枝、木棍和树桩,在第三区里我们养殖各种动物,大范围混种树木,以及大面积地培育某些主要的大型作物。如果我们对柴薪的需求很大,第三区里也可以同时种植生火木材,这是一个广大的区域,继续延伸出去便是第四区。第四区便是畜牧林区,其林区类型因地制宜,而且多种类型并存,不仅仅用于生产木料,还生产建筑梁柱、木工原料、养蜜蜂以及建立动物群落。动物以落在树林地上各种食物维生,还有真菌群落,这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林木系统。第四区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林区,一个简化的森林系统,它有潜力发展成一个规模更大的系统。继续延伸下去便成为第五区了,第五区是自然荒野一个野生系统,大自然系统,我们在第五区里要做的事情极少,仅仅进行一些不破坏生态平衡的食物采集和狩猎活动。另外,有两个因素会影响到区域划分,土地的坡度和方位,它们都会改变所划分区域的形状和形态。区域一、二、三、四它们会随着上述两个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土地的坡度有多大?它朝向哪个方位?是正对太阳还是处于隐蔽处?是朝西还是朝东?从区域的能源需求入手,合理地设定该区域的方位,将给整个区域的面貌带来重大改变。有关人的元素,在土地上做功的元素,或者于土地互动的元素,同样会改变其所在区域的大小及形态。假如,在房子或住所的能源中心附近有一个陡峭的斜坡,那么这个区域会很快跃升过渡到它外部的下一个区域。因为在那个坡度上劳作需投入较大的能量,每个具体区域在形式或大小比例上都不尽相同。不过在确定它们的方位这一步骤上,都得从土地特质以及人的使用因素入手,这是一种由内及外的高效率的能规划法。在进行区域规划和区域内各元素的定位时,我们会展开一个分析过程,考量那个元素每一年里将计划接触多少为参观者。这类的问题,由此我们便能够确定把该元素安排在区域内的哪一位置最为适当,以及它能与其它哪些元素互相配合。这样,元素间便能展开互动,我们也能在同一层次工作的能量通路上完成兼具多重目的的各种互动。我们考量各元素每年有多少项能源需求,在此基础上将它们按照相互间的关系放置在一起。同时也考量这些元素被探访的次数,这是一种能创造极高能源效益的规划方法。

扇形分析

     扇形分析是一种观察某地之能量活动的方法,适用于采取任何设计风格的基地。我们观察能量在整个基地内的流动状况,这可以是看看冬天太阳的角度,在日出,日落和正午分别是什么样子,同样在日出,日落和正午进行观察,哪个方向吹季风,哪里景色优美,哪里景色稍逊、哪里有噪音或灰尘、哪个方向的风肯能需要挡掉、哪里的积水或霜降可能会对我们有用。无论它有没有特定的用途,还有冬季的寒风等等因素,所有这些都是在任何地点都会存在的潜在能源。将它们纳入设计之中,将改变各个分区的面貌减轻整个基地的压力,也因此能强化整个系统,提高系统的生命力。人为创造的区域性小气候,可以许多不同方式透过各种事物体现出来。例如:观察树冠顺风生长的态势,我们可得知季风的走向,我们还需要搜集一些档案、资料、还有本地知识。这实在很简单,我们有两种选择,选择一:好,我们想要利用这种能量,然后我们将它引入基地,并且支持它的发展。选择二:我们不想要这种能量,它对我们没有益处,我们希望将它阻挡在外,这些选择都将有利于我们的设计过程和设计结果。因此,把这张扇形分析能量地图叠加在分区地图上会很合适。它更改分区地图的样貌,我们能从中获得一个新的设计样式,正是‘扇形能量’与‘分区能效’这两个元素的整合互动,在基地上创造出有益的微气候环境,并大大降低基地可能面临的各种压力。现在我们正身处一个经典的第一区园圃里,这个园圃是被精心建设起来的。它的能源效益非常之高,这里距离住宅只有几米之遥,我们铺设了高度功能化的人行小径,它们全都在有用的土地覆盖物的遮蔽下发挥功效。我们有富余的土地覆盖物产出,各种不同类型的覆盖物,它们都是柔软舒适又富含矿物质的园圃好材料。我们还在这里周围饲养动物,用它们的排泄物给园圃施肥,这真是个非常经典的第一区范例。第一区里头的景观,我们实际上正在穿过一片长满西番莲(百香果)和其它食物的区域,一片很地道的搭在家门口的棚架。人行小径都被食物簇拥着,可食用的巴西菠菜(brazilian spinach)、草莓、木瓜、姜黄、姜,各种可食用的边缘护栏植物和丛生植物,可随时采摘的各色香草,这是一片可食地景(foodscape),却同时兼具很高的观赏性。我们继续在各区之间以及区域之内穿行,这里正长着豆蔻,在我们头上有佛手瓜(choko),旁边有一个烤披萨饼的炉子,很有用的建造物,各种幼苗正在长高,在这里头有个小池塘,长着各种观赏性植物,还有更多的西番莲,西番莲和佛手瓜再次出现在我们头上。往窗外看去,那仿佛镶在画框中的美景正是这片高产的可食地景的一隅,这就是第一区的样貌。它是通过种植的密度及多样性来加以管理的,这是永续型人类的城市居所,我们必须明白这一点,这是我们对人为建筑有生命高产量可永续的食物。以及功能性土地景观的整合,这是我们未来的生活品供应线。这里长着一棵针叶樱桃,它是一种水果,维生素C含量居水果之冠,它在这里恰如一颗长在房子旁边的维生素C丸。沿着小径往下走,在香草的簇拥下来到一个天然离子水的游泳池,这可是不经任何氯处理的水哦!就在紧挨着水池的岸边长着许多可食用植物,我看到其中长着一丛通菜,学名Ipomoea Aquatica是一种生于热带的天然菠菜属植物。另外还有灯笼椒、辣椒、蔓藤葡萄当它们在冬天里叶子落光,阳光便可以穿透下来,而夏天时这里将长出一整片浓密的绿荫。此为这片植物的功能性特征之一,在下面我们有塔希提菠菜就长在门外,它是一种很好的亚热带绿叶植物,如此一来我们便拥有了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且近水楼台,取食方便。第一区之规划,这里置入了一些人类友好的元素,像花园桌椅更多的鸟类澡池,小池塘,也有多样化的动物栖所,如食肉动物的栖息地,青蛙池,为蜥蜴准备的假山,让鸟儿站立的栖木,还有用于吸引各种鸟类的小鸟澡池,对人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栖居地。这里有一棵硕大的南美番荔枝,就在我身后这儿有一棵柑橘树,还有西番莲,小豆蔻,木瓜,食物就这样层层叠叠地生长着。它们包括根类作物,丛生作物,各种香草,多得我都说不完,占据这些空间的全是透过多元化来实现的稳定性。大自然系统,你会感到自己的生命与健康是有保障的,而且它还如此生机勃勃,甚至如此趣味盎然,充满美感。这不是一片凌乱的土地,它很优美,而且对你和其它生物而言都非常非常健康,这片土地不排外。它不是一个我们不得不与杂草或虫子战斗的地方,所有这一切均和谐共存,而我们的生产盈余则成为满足我们自身需求的补给线。在这个基地我们应用太阳能,并将产生的多余电力送回电网上,我们有太阳能热水和太阳能电力,屋顶上有个天然通风口,用来降温。我们甚至还有一架蝶形卫星天线,我们不会将科技当成某种敌人那样排斥,我们以恰当的方式与科技互动。这就是一个以朴门原则设计出的系统,一个真正奏效的系统,在我们走出第一区时,正好经过一棵从第二区将枝叶伸展过来的青柠檬。出了大门,我们很快地进入第二个区域,这是一片面积更广的树林,水果都直接掉在地上,我走路时必须跨过它们,我们有正在结果的咖啡树作为下层林木,周围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果树。这个区域面积较大,土地覆盖物也更粗糙一些,它从第一区的边缘延伸出来,并与第三区衔接,这个基地有第三区,因为有一小片的草地。在我们漫步的这片开放式树林里,柑橘随意生长着,各种混生的树木之品种非常多元化,不是单一一个物种。这里长着巧克力布丁果,黑色美果欖(black sapote)中国葡萄,龙眼、桑椹、还有一些固氮树种,一整片的混种林木,经过精心培育而且相当开敞。在这个基地里漫步十分轻松,在里头进行采摘也很容易,因为这个系统建立已近13年了。当我们到达第二区的边缘,我们来到了一处连接第二与第三区的地方。这里有一个小型奶牛场,里面只有一头泽西牛(jersey cow),它每天都产奶,供给这家人吃的全部牛奶,奶酪和黄油,奶牛吃草的那片小草地,是以第一区跟第二区排出的肥水来获得灌溉滋养的。因应奶牛的需求,这里种着比别处多一倍的饲料作物,这些作物也可同时用于覆盖土地。如此,第一区和第二区富余的饲料作物被割下来喂牛。而牛的粪便也以肥料的方式返还给这两个区域,这些都是简单的循环体系。它们运作得非常好,并创造出一个十分健康的环境,这是一条常规的道路,路面坚硬,它从这片地上穿过,起到收集地表水的作用。在路面排水的过程中水被集中起来,这条路延伸进入基地,把车道两旁的这两个蓄水池注满。这两个蓄水池汇聚生命的养料,为水生植物,鱼以及其它在水中自然生长的生物提供支持。当蓄水池满溢时,有那条路不断注水,这种情况很快就会发生一次,水便流入基地,养分也随之渗透遍整个第二区的土壤。接着再渗入第三区,我们在此做的就是将自然功能层叠贯穿于各区。将大多数人看不出其中关联的各个元素联系起来,从一条路到一个蓄水池,再到一片高产的多物种树林,再到肥水流注系统,再到小型牧场,这些简单的连接便能让所有的生产活动变得轻松不少。这就是区域规划,就是设计的功能,有了它我们很容易便能达成建立健康的生物生产体系的目标了。

设计规划

这儿我们有一片降解有机物的低洼地,里头填满了像朽木,旧家具残片,破纸箱这样的有机质,这些物质都即将分解回归成为土壤的一部分。几条破旧的工装裤也包括在内,甚至还有一些家具的残损部分,在这个潮湿的环境中,那些有机物全都会分解掉。因为这底下就是水分聚集的沼泽地,吸湿力强的香蕉树在这潮湿的环境中长势旺盛。香蕉就结在我头上,多么恰到好处的一个美妙系统,这个系统没什么花俏之处,但重要的是,它非常有效益,现在我们再次步行穿过第一区,我会边走便採收一些饲料作物。牛儿正在等我们给它们喂食呢,它们身处第三区的边缘,因此在这个位置点上,我们没有第二区,但这不要紧,我们直接把第一区和第三区连接起来,牛儿们很高兴,因为它们得以分享我们的收成。而且能更轻松地为我们提供肥料,因为它们的粪肥里富含来自第一区的养分,优秀的设计,在设计得好的系统里一切都变得高度功能化与节能。周围有各种元素来为我们的工作省时省力,土地仅仅依靠元素间的功能型互动便能够为我们生产所需。在这个案例中,经过整个第三区到第四区的范围是养奶牛的放牧牧场,然后很快便进入第五区。第五区里有一个自然保护区水库,以及一处棕榈树围起来的旷野峡谷,此处是基地的边缘,第五区完全是自生自灭的野地,它的美丽风景为基地带来宁静与庇护。

图形模式

    简单来说,图形模式就是两种媒介互施压力所形成的样式。正如海风在海面上吹出波浪,所有的图形模式都是依照这种原理成型的。在自然体系中,无论事物看起来多么混乱,其混乱之中实际上总存在着由模式中生出的秩序。能量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被留驻在生物系统中的,我们需要懂得这一点,以便透过设计通过找出自然界中各种简单的图形模式,去达到另系统永续的目的。树枝型,即树枝生长的图形模式,同样能在河流与叶脉的外观中看到,自然界里还能找出各种螺旋型,格状镶嵌型,层层包裹的圆形,这些图案基本就只有几种。却演变出许许多多不同的花样,模式中的各种瑕疵造就了数之不尽的图形变化。我们要做的不是要去再造模式,作为设计师我们的工作是:让模式自行发展演进并在系统中发掘新模式并与之相适应。仅仅将模式作为一种指导来使用,让它告诉我们,我们的工作是否正于自然体系和谐共荣,是否正于自然模式协调一致。我知道那意味着我的工作将更有成效,对模式的应用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停留在欣赏自然界的漂亮图案上,也不是单纯地为了图案而设计,它是要找出那些具备功能的模式,那些你真正用得上的模式。现在我身处一片堆积覆盖物的巨大凹地上,这坑有1·5米深,位于地面上接近1米的高处,里头填满了覆盖物,外圈上堆着从坑里掘出的土壤,坑的周围是植物群落,它实际上是一个按特定图形模式种植的植物社群。包括香蕉、芋头、黄根树、甘薯、薄荷整整一片植物大混合,这里头主要种的是香蕉,我看到还有一些雪莲果(yacon)这是个非常具有功能性的设计。因为种植圈的内缘被覆盖物占满了,而其外缘则成了那些繁茂又多产的覆地植物的乐土。例如:像拉里花生(pinto peanut)这类植物,这里物产非常富足,我们处于一个丰裕的所在,这里几乎每一处都具备生产力,这种杰出的模式应用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你无论种木瓜,香蕉,棕榈树都行,该做法很可能也适应于其它物种和其它气候带。图形模式必须具备功能性,这样它便能帮我们节能,当我们观察自然界中的图形模式时,我们考察的是模式运作时的功能性节能方式。我们以圆环状种植香蕉的图形模式,恰恰也跟香蕉茎杆横切面的形状吻合。那是环环相套的圆圈状形图案,香蕉茎杆里头实际上就是一层套着一层的叶质茎,这种内在的模式也在外部的香蕉种植圈中在次显现了。我们知道自己走对方向了,我们是在遵循着游戏规则玩这个游戏,按照这种规律走下去,我们确定我们将能在系统中积聚起能量富余,我们是在与自然模式和谐呼应。地景中的模式,以低洼地形式出现的水收集模式创造边境,在车道旁种竹子,形成了延伸至牧场的边界。等高线上的边界向下延伸至主要作物群,车道的边界嵌入不同的系统中,创造各种边界效益,所有这些都是通过设计在我们周围发生的。我们正站在一棵豇豆旁边,它是一种有固氮功能的覆地作物,豇豆划分出了一个停车场的边界,在我们四周能看到有一条流动的边界正蜿蜒着穿过这片地景。那是于小水库的溢水口连接的等高线,一个以溢水系统形成的边界,我们到处都能看到边界,而这些边界就是可供设计的好素材。只有边界地带才能提供给我们特别有利的条件,让我们能够收获大量可利用的富余物资。在多物种栽培的系统中,你越是能够尽可能的多地嵌入适切实用的边界,这些系统就越趋稳定。水中种养是最具生产力的系统,以重量为标准计算,生产力最高的植物都是水生植物。荸荠和莲藕,最高产的覆盖用作物;香蒲,芦苇,繁殖量最高的作物,世界上最高产的产叶作物;通常(空心菜),在水中生产的蛋白,要比陆地生产的高产30倍,那就是我们的鱼类养殖。在热带地区水产的蛋白质产量跟陆地相比甚至可更高出50倍,这个系统中有植物,鱼类和各种有机物质。地球上最快速的土壤构建机制存在于浅湖和池塘中,某些浅海生态系统制造土壤的速度也许会更快一点点,浅湖和池塘比起树林有着更高的生产。说到土壤形成,在池塘底部形成的是厌氧土,这里存在多物种栽培中的绝妙互动。人们应用小规模的水中种养已达数个世纪之久,很棒的方法,很棒的互动系统。创造出最美丽的边界地带,涓涓细流模仿了自然的状态,身边有了它,生活更美好!在这正上方是一片起保水作用的水平梯田,这片貌似凌乱,植物繁茂的湿地,长的是一种热带块茎作物。这是芋头,相当于亚热带版本的土豆,该作物为你提供碳水化合物,在这里我们有一段水和陆地的边界,一个边界系统,一片湿地,而这是一种湿地植物。在水的协助下任何水中生物都不用像陆地上生物那样,必须克服重力作用,陆地上的动物总是在于重力抗争。而水中的大多数元素则都拥有一个无重力的环境,它们随处漂移,因而生产力更强。这是长在水陆交界处的芋头,这股水流从荷花池向下流入荸荠池,再流进下面的主水库。这些池沼截留淤泥,形成生产系统,它们富有成效且更能性强,池中小鱼保证了没有蚊子繁殖。在这正上方是一片起保水作用的水平梯田,它将水流分细,从而截留水中蕴含的能量,在它上面还有另一层的梯田,同样将水流分散,再上面是一条围绕棕榈种植圈修建的环形人行小道。棕榈种植圈与香蕉圈类似,只不过它栽培的不是香蕉,而是生产型的棕榈树,我们准备走上去到那里看看。现在我们来到了棕榈种植圈,这里堆满了覆盖物,水流在棕榈圈两侧一分为二,往下漫入这层梯田里,接着再由梯田两侧分流进入下一级梯田,然后再依序注入荷花池,然后是荸荠池,然后是小水库,这个过程减缓了水的流速,截留沉积物与养分。淤泥沉积带供养所有植物助其高产,并且维持最低处水库的清洁,确保水库能养出高品质的鱼类。经过设计的水培系统借鉴了自然界的模式,观察我们周围的各种模式,以及观察能量是如何透过均衡、整合的模式被采集的。混乱与协调之间的边界,最能体现自然系统之力量的地方,就在事物从和谐开始走在混沌的节骨眼上,那个临界点正是发挥创意与生产力的终极契机。边界是朴门永续设计中最能出彩的地方,它是将各种元素整合在一起的粘合剂,我们生来就理解这一点,它是由我们祖辈的生存知识传承下来。我们全都拥有这份理解,也全都能够与它建立连接。在朴门之外的其它体系中,图形模式通常都不会被用来作为指导,大部分的学术探讨也将它排除在外。然而,所有人对图形模式都是有一定理解的,尤其是儿童,教孩子认识图案特别容易。还有那些未被现代技术同化的循环传统的长者,它们对自然模式仍心存敬意。形式就摆在面前,教室就在此地,教师也不必外求。这个系统已经存活了数千年,并且将一路存活下去,多样性,就是自然界的大学。

                                                    气候因素

     作为系统的设计师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所处位置的景观地貌,是设计中很重要的考量因素。我们处于平原还是丘陵地带,我们在坡度和缓的地区,还是地形陡峭的火山带,我们是否处于地势嶙峋,高热强风,偶降暴雨却迅速蒸发的沙漠地带。我们身处的地景是平缓柔和的或是潮湿滋润的,接下来我们需要彻底弄清楚的就是我们到底处于哪个气候带,(一)温带:冬天湿冷,夏天干燥;(二)热带:夏天潮湿,冬天干燥;(三)干旱带:这里的蒸发量远高于降水量,然后还有各种亚气候带;我们所处的位置可能是一个位于海平面上很低处的小岛,或者一个热带小岛,或者是沙土或珊瑚礁形成的小岛,这些都是具体设计时需要考虑的条件。还有可能那是一座由玄武岩或花岗岩形成的高耸于海面上的岛屿,这些都是我们设计时要考虑进去的因素。因为我们需要诠释这些所有特性与气候,地貌的关联,在一些情况下气候与气候效应是直接关联的,这叫做“地形效应”(orographic effect)。地上景观对气候的影响,就是地形效应,因此我们是从生物地理学着眼的,地貌的生命力与气候和地景相联系的土地的生命。正规的朴门设计认证课程会向你解释这方面的概念,透过你自己的设计作品,透过你对自然模式的解读及运用,你对什么是地形效应会得出自己的理解,你将能够为任何地方任何气候任何地貌的基地做设计。


收藏收藏0 微信微信
世界所有的关系都是你与自己的关系。

4

主题

0

好友

6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2#
发表于 2014-1-6 08:45:01 |只看该作者
农田林业
     农林并举的第四区,基地的外区之一,在这里我们只需简单地选好我们要栽培的树种,我们可以设法让树林着重生产木材,草料或者是猪饲料。动物会吃掉那些落在林中地上的作物,该区也建设成为蘑菇森林,蜜蜂采蜜场,工艺品材料生产地,荒野林区,原生林区,再生林区,或者是以上所有的组合。我们还可以在这里种竹子,本地或非本地的竹子都行,随你喜欢,这就是第四区。它是哪一种森林,这全由你来决定,我们则种了肯宁南洋杉(hoop pine),贝壳杉(kauri pine),还有昆士兰白色山毛榉,各种各样的好木材,与其它树种互生,其中有些是属于林下层的各种果树。种什么都不要紧,这个远离中心的区域无需规划的太明确,我们会修剪这里的某些树木,例如:银桦(grevilliea robusta/ silky oak),为的是它们长得更直,这样我们以后就有又好又直的木材了。这些新木料将替换掉这栋房子的基本框架中所用的木材,它比房子现在的木材质量更好,这种升级换代式的维修会不断进行下去。对这个住宅基地,或者对任何一个我们欲将其木材是永远都不会不够用的。在这正上方是一片起保水作用的水平梯田,因此,社区共有的树林便能源源不断地为社区提供资源。我们没有理由不能免费取得建筑材料去修建自己的住宅,这仅仅需要人们的通力合作而已。需要它们在住所附近的社区树林土地上协力合作,这是简单又伟大的设计。它能够永远存续没有问题。
     树木,昆士兰白色山毛榉,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一种高品质木材树种。其木质紧密无裂缝,纹理十分细腻,可用于造船,一些老房子还用它来做成手扶栏杆。非常漂亮的象牙白色。这是地球丰足富饶的一面,将有益元素延伸贯穿整个系统。我们便能如此轻松地进入一个丰富无缺的生活层面,我们知道树木在生态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是稳定气候的因素之一,植物的蒸腾作用,土壤的物质循环,减缓风速的措施,这些都能够创造出区域性的微气候。冷凝作用,植物水汽冷凝产生的水滴,从来未被认真算入过总降水量中,而对干旱地区来说,冷凝降水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沙漠地区的冷凝降水量,最高可相当于其降水量的80%,然而,假如没有树木,没有一个以树木为基础的生态系统,你就没有地方给凝结的水汽附着。有了树林我们任何人都能够收集对系统适用的种子,可以大规模地育苗,从而创造一个能永远存续的丰裕境界。长出来的树木总是比我们能种下的还多,这种情况从无例外,而且也很可能永远继续下去。当人类的栖居地有了自然生命体系的支持,我们便能生活的更快乐!活在更丰富充裕的环境中,对野生生物来说,树林是多元化的生产力旺盛而又安稳的栖息地。它也是制造土壤的生产线,这都得归功于那些遍及各处的永恒模式。它们给我们带来长期的产出以及长期的稳定性,我们将能够让河流慢下来,另洪水干旱大大减少,我们将能够让气候温和起来,所有这些都是可能的。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理解与接受现状,并且在当下在此地着手工作。这可是一份好工作呢,我们可以说没有更好的选择了。这是唯一令人乐观的未来景象,所有其它的方式看上去都行不通,毫不夸张地那些都是死胡同。水的能量模式和流动模式实在非常优美动人,水永远在变化,却又重复着相同的模式,贯穿整个系统的形似小蘑菇的图形模式。我们必须观察模式,并找出其中具备功能性的相互关系,这样我们便可以说,好,这是一个有用的工具。这是做有用的工具之一,我们必须考量边界上产生的模式,观察各种边缘地带,如何得到有所盈余的收成。这一课程我们只需从大自然中学习,在自然界中富余的产出物能够越积越多的地方只存在于边界地带和生态健全之处。那种状态可以说像绝对常数那么稳定,当我们在自己的系统内复制这种模式,当我们将边缘地带延伸的更广,当我们认真管理那些边界,精心处理系统中的各种互动,我们便有不断的收成和盈余,这个人为的生产系统也能给大自然本身带来裨益。我们培育土壤,当我们自己培育土壤并从中获得收成,那么我们的生产方式便是可永续的。这也是我们想达到的状态。
谈谈土壤
土壤的制造是朴门永续设计中势在必行的一步,它也是通过适切的设计达成的。如果我们想要过上永续的生活,我们就必须制造土壤,必须提高土壤的质量和产量,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朴门方法做到。如果我们不培育土壤,我们的生产是无法长久持续的,我们可以藉由模仿森林地表上发生的有机质循环过程来给作物施肥。也就是用人为堆肥的方法,生物活性强的肥料会激发土壤的生命力。可以营造蚯蚓堆肥农场,自己动手制造原生态肥料,要给土壤注入优质的生物型兴奋剂,我们就必须这样做。只要我们同时妥善的管理土地,这方法便能很好的保护土壤的活力,并持续增强土壤肥力与肥土数量。制作私家肥,就是利用生物降解过程产生混合肥料,这里下面是一个肥料堆,它正在发热,并且已经差不多发酵成熟了,堆肥是营造优良土壤生态的方法。因此,这个肥堆里头有许许多多的小生物,有数以亿计的各种细菌和真菌。这样,土壤中的生态系统便能够被激活,这是制造土壤的最重要一步。我们所做的,就是仿效森林地表下面的物质降解过程,为的是能创造一个从自然延伸出来的土壤生态系统。因此,从有机物的意义上来说,而是在给土壤施肥,土壤中的微生物会自然地给你的植物施肥,这是它们的互惠互利,这是它们一起参与的活动,这是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合作。你向来做的就只是在给土壤增加营养而已。这里有数以百计的堆肥蚯蚓,蚯蚓吃动物排泄物和蔬菜残余,这是它们一起参与的活动。这就是它们生产出的东西,里头还生长出了一棵番茄苗,肥沃的蚯蚓粪,高品质蚯蚓养殖场的最终成果。一个简单的系统,多数情况下排泄物与蔬菜残余堆在最上面,你喜欢加多少就加多少,虫子每天都能吃掉相当于自身重量的食物。它们产生出这种液体,这种“蚯蚓液肥”,里头富含有益细菌,你可以加入20倍的水将其稀释作为液体肥,或者你也可以直接将它施在园圃的地里。这种肥料不会烧伤土地,它只是富含微生物的土壤活力增效剂。即使直接施用也很安全,它将促进土壤自身的微生物成长。因此,用这种液体以及一定量的混合肥,我们就做出了所需的全部私家肥。另外,再砍下一些豆科树木的枝叶扔在地上作绿肥。土地上便有更多的有机质滋养了,我们每天都能收获“蚯蚓肥液”,每三个月就有一整浴缸的优质蚯蚓粪肥经过完全降解形成的。非常好的东西,里头还有一条小蚯蚓,这是个好兆头,这是我们的另一种肥料,同样是优质混合肥,它要比蚯蚓粪松散一些,蚯蚓粪更粘一些,因为这里头含有不少木质成分,它是由真菌分解木头形成的。比起蚯蚓粪,这种肥料里头有更多的有益真菌类,在这正上方是一片起保水作用的水平梯田,真菌很少,而这个里头除了包含益细菌还包含有益真菌。这两种固体肥料都很棒,这一种是由排泄物加上新鲜或干枯植物制成的。里头混合着富含碳和氮元素的原料,有了这些肥料再配合恰当组合的植物群落混种,便能产生优质的土壤,背后的工作原理是土壤的生物学特性,这一切都在地表下发生。你会发现这样的土壤非常细碎松软,这下面含有许多有机物质,因为我们在这里砍伐一些枝条并就地堆放作为覆盖物,有很多树枝和其它东西。这里长着一些拉里花生(pinto peanut),作为新一轮栽种的作物,它们已准备好要长满这块地了。覆盖物令杂草收到了抑制,在这地表上,它们看上去几乎跟肥堆一样了。这又是土壤生物学在起作用,将一切有机质转化为养分,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跟肥料很相似,这里的土壤一开始是灰沙,现在也仍然是沙质土,但是现在它的颜色变深了许多,而且质感很好。你需要知道的,就是如何通过生物的促进作用来制造土壤,这里堆着层层叠叠的有机物,它们被粗枝大叶地砍下,埋在这层地被植物下面,非常保湿。这里的腐殖质非常丰富,里头有一段竹子,竹子这种平常这么坚硬的材料,在这个潮湿的环境中也被软化分解了。这些真菌长在竹子边上,正在将它分解掉,你要做的就是模仿森林,激发土壤中的这些生物连锁反应。你处在哪个气候带并不要紧,只要你能增强土壤的生物效应,在沙漠地带增强土壤就只是意味着实施那些能够阻止水分蒸发的方法。在沙漠,我们采取防止水分蒸发的措施;在热带,我们利用高湿度来分解有机质;在温带,我们则创造条件让有机质在湿润的冬季里有更长时间进行分解;我们会采取任何措施去扩展及深化有机质的分解。现在让我们去看看自然体系,走进这条草木丛生的水沟,看看大自然在这种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因为这里的状况跟自然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是在穿过一片属于第四区的林木,这里我们种了一些本地的树木。我们正进入一片天然的再生林,里面充满许多天然有机物质,这里我们已经越过了人工规划区的边缘。进入天然林区,好,现在我们到了,往下看地面我们看到了什么,数以吨计的覆盖物,这些覆盖物已经不再是杂草形态了,杂草已经被分解得差不多看不见了。这里长着大量的真菌,有机物的分解者,小小的真菌菌丝长满遍地,而土壤则变得十分松软,这土壤跟地表上的沙质土是同一种土。它是由许许多多的小细土团构成的,长甘薯那块地的土壤看上去其实比这儿的还更好一些,这里人为促成的降解工作看似比天然林里的进行的更好。因为天然林里的泥土还没有我们培育的土那么厚呢,我们的土已经更迅速地完成了降解过程。颜色也变深了,通过模拟自然本身,我们加速了自然的进程。我们仔细考查了自然系统之后便可以说,好!我明白他的运作原理了,让我们加速自然运作的过程吧。让它发展的更快一些,让生化反应来得更活跃一些,让我们的生产更具优良品质与可持续性。因此,我们实际上就站在老师(指大自然)的身体里,这就是你需要存在的地方。
地形改造与土石资源
地景上的朴门土石工程与泥土资源的实践,这里我们正在修建一个小水库,我们打算将它与集水系统和土壤渗润系统连接起来。我们设计出这种方式为土地补水,我们与推土机死机和重型推土机合作,它们实际上就是“土地的外科医生”。我们正在土地上做的是重建性的“外科手术”,我们其实是在地景上重新置入各种和谐的模式。这些模式将创造出丰饶富足的生命形态,Mulloon小溪这里现在有长达两公里的低洼地,我们正在挖掘更多的小型低洼地,作为原有洼地的延伸,让它们遍布这片广大的基地向外扩展。最终我们有可能得到连绵数公里的洼地群,由此,我们便可以告别现在这片受到多年放牧破坏的土地了。我们能够将这土地重新变回草木葱郁的树林,它的生产力也将能无期限地延续下去,这是通过复原大地景观所达成的真正的永续。这种地形改造将复育出树林系统,令地貌景观趋向稳定,让我们用微缩模型演示一下这项土石工程。我们正站在一段低洼泄水道的一头,它另一头连接到那边的小水库,这是一个极小的蓄水池却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是这个峡谷里能够稳定储水的最高地点。水会从这里向下流入峡谷,并且流进这片土地,当这块地的水容量达到饱和,当水满溢出地面,土壤里无法吸收容纳更多的水时,水会通过这段水道重新注入并灌入小水库。当小水库也满了的时候,水又会注入这两处低洼地。位于那一头的低地实际上是死胡同形状的,为得是留住水分,让这片土地能得到浸润,但位于这一头的低地同样也是死胡同形状,不过在它中部有一段处于水平位置的带槛泄水道,泄水道能把该水平地面上的水以被动的方式排走。现在这边用塑料袋标示出来,要么表示非常坚硬未开发过的植被长势仍好的地面,要么表示像水泥或岩石这样的坚硬地表。这样的地面令水能够非常均匀地漫过水槛排走,而不会造成较低处的水土侵蚀。水将以那样的方式往下流入淤泥收集管,淤泥收集管也能将多余的水注入小水库。然后小水库的水会越来越多,水从两个通道进入低洼地。看!水分正向着洼地的边缘漫进去,下面看看水平水槛,用以浸润土地的被动式溢水系统。下过一场雨后,低洼地里的积水便往下渗透,我们来看看,水实际上就在我们眼皮底下渗走。现在完全排走了,同时我们的小水库也喝饱了,而且这整片土地也补足了水。这就是整个水流过程的微缩模型,一个通过设计给土地重新补水的全过程。我们正在令大地景观变得更稳固,以便能向其中引入越来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其中的主要设计元素,就是沿等高线延伸的树木生长线。当起着浸润作用的低地与起着蓄水作用的小水库连通后,该树木生长线同时也成为了基地的补水线。这个过程在微缩模型里运作得很好,在实地操作时也同样奏效,无论从微观到宏观来看,这都是一个成功的设计。
新进地球国(Alternative GlobalNation)策略
     为一个新进的全球国家准备的策略,各种看不见的社会结构和人际互动网络,是我们必须着手去与正式或非正式的经济体系合作的地方。也是我们需要为日后崭新的地球国奠定一个伦理基础的地方,这时,合理的村落发展及土地使用便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如何利用土地?我们如何建立生态型的地方组织?在这正上方是一片起保水作用的水平梯田,如何彰显并识别出生态区域的独特个性?如果你知道存在某些群体,他们的事业,产品,或职业是建立在“四海一家,人人共享” 的一体观念上的。那么是什么东西令这些群体与众不同的?这些体系将引领我们走向更好的生活。选择与更新的政治体系,如此一来伦理观念便成为我们对自然资本进行投资的方式,在我们可以藉此建立起“本地能源交换系统”,甚至是本地化的货币体系。在这个体系里,我们以自己产品在体系中的价值为标准进行商业交换,如此一来我们也可以创造出一个新的联合国。在新联合国里,国家不仅仅由它们的政治疆界或国土疆界来定义,国家也可以定义为:说同种语言的人群或同一文化背景的人群;国家还可以定义为: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组成的“联合国”,朴门就是这样一个“联合国”。一个由想法契合的人们组成的国际大家庭,朴门人坚信:一个积极、安全、和平与富足的未来是可能的,通过设计。
             
世界所有的关系都是你与自己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德明中医 ( 冀ICP备17012469号 )

GMT+8, 2025-4-29 03:3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