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明中医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人关于养气的阐释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13 21:54: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顺其自然       
1 楼 发表于:1/25/2010 7:17:46 AM
      一、《百字碑》是道教吕祖所著,原载《吕祖全书》第三卷。吕祖名岩,字洞宾。唐代河中府永乐县人氏。 《百字碑》全文二十句,共一百字,论述了道家气功修炼过程、方法和景象。“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即为其中两句话。
    曰:养气忘言守

    丰祖注:凡修行者先须养气。养气之法,在乎忘言守一。忘言气不散,守一则神不出。诀曰:缄舌静,抱神定。

    孔德解:内丹养生最基础的命功功夫就是养气。养气就是先制止生命物质精华的不流失,并使之蓄养起来。养气的方法就在于“忘言守一”。忘言,就是闭口不说话。这里关键在一“忘”字,即无思可念,故无话可说。如果不能清心寡欲,脑子里杂念丛生,就是紧闭口不说话,那话也在脑子里团团打转。“忘”之诀,在于从根本上消除杂念,自然无话可说。故欲闭口言,先须除心言。守一,就是守混沌。此混沌是无人、无我、无天地万物之境界,因无所分别,故名为“一”。“一”是用数字表示,若用图像表示,“一”就是个空虚之圆圈。动言即耗气,动心即劳神。故,能忘言则气不散,能守一则神不出。神凝气聚,养生之益得矣。忘言守一的法子是:口唇闭合,舌顶上腭;洗心涤虑,神定气活。

    二、《摄生三要》说:“聚精在于养气,养气在于存神。神之于气,犹母之于子也。故神凝则气聚,神散则气消,若保惜精气,而不知存神,是茹其华而忘其根矣。”这里说明了练功中精气神三者的关系,特别强调神所居的重要地位。

    三、《嵩山太无先生炁经》中说:“是以摄生之士,莫不练形养气以保其生,未有形而无气者,即气之与形,相须而成。”由此可以看出,古气功家虽然重神、气,但从未忽视形。对此,陆彦浮真人说得最为透彻:“神者生之本,形者神之容。道以全神,术以固形,神全而形固,则去留得以自如矣。”这与《易筋经》的讲法是完全吻合的。

    四、晋代著名医家、气功家葛洪在他的重要著作《抱朴子。内篇》中说:“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养气以生者也。”

    五、金元时的全真教创始人王醁说:“学道无他,在于养气,心液下降,肾气上腾,至脾元,氤氲不散,则丹聚矣。”(李晔《六砚斋二笔》,见《茶香室三钞.卷十八》引)

    王醁之后马丹阳也忠实地执行其师的主张,宣扬静心养气的内丹术。他说:“夫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柔弱为本,清净为基。节饮食,绝思虑,静坐以调息,安寝以养气。心不驰则性定,形不劳则精全,神不扰则丹结。然后灭情于虚,宁神于极,不出户庭,而妙道得矣”(《马丹阳道行碑》,转引自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

    六、《少林拳術秘訣》一書中講:“氣功之說有二,一養氣、一煉氣。不過柔術之功用,多在於取敵制勝計,故于養氣為尤不可緩也。”



   
2 楼 发表于:1/25/2010 3:55:25 PM
    难点在于怎么做到“无思可念”
收藏收藏0 微信微信

手机版|德明中医 ( 冀ICP备17012469号 )

GMT+8, 2025-5-14 23:1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