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1-7-12
- 最后登录
- 2019-1-11
- 在线时间
- 20 小时
- 阅读权限
- 120
- 积分
- 0
- 帖子
- 136
- 精华
- 0
- UID
- 15
  
|
起点: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我的麦克修不好了,我打字吧!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用汗法治疗,汗出但未能驱邪彻底,而导致邪气留连, 而因汗导致津液失,微汗出,不恶寒。(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为脾虚津耗、肠液枯燥所致大便艰涩的病证,亦为形成便秘的原因之一。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约,有约束之意;脾约者,指脾津耗损,影响大便的排出。成无己注:“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
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用下法恐为伤津,可致气虚而逆,故应以微微发汗尔解,
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这段正如老师讲的气团弩张但被寒邪束缚不能畅通,攻串不定,可见躁 烦 短气 但坐一系列症状,最后点睛;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其治法解表,熏蒸疗法
这段阐述了二阳并病的临床表现,治则治法。
有些思路不甚清晰请老师点评,
(2009/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