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明中医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水獭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每天学一点小组

[复制链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36#
发表于 2018-10-4 08:21:27 |只看该作者
喝点牛初乳好不好?
这个小孩出生之后,靠先天元气不断的外化配合后天饮食,天地长养,一天天的生长起来。
什么是根呢?先天元气是根,这根只要在,外面合乎自然,饮食有度,他就能长得好,不用搞什么牛初乳。

现在爹妈带孩子之所以带不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太溺爱孩子,小花往上长,天天施肥,苗这个肥苗那个肥,把花给浇死了。
所以只要土地肥厚,不用苗什么肥,小苗自然生长,你何必苗肥呢?
要苗化肥,这小孩就催起来了,骨质疏松了,长得太快没有好处,先天之气他一点一点长起来的。你要苗的多,你把先天之气快速的催长起来,反而不利于小孩以后的生长发育。

小孩长得太快,早熟,都是类似于激素的作用,很不好。该多少岁成才,他就多少岁成才。你早了就是拔苗助长,你还喝什么牛初乳呢?没必要。

把握住两点,一是小孩自己能生长。二是天地能培养小孩生长就可以了。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37#
发表于 2018-10-5 07:14:51 |只看该作者
小儿大便无力、便秘
小孩容易得的病就是脾胃弱,脾胃伤了,大便无力和便秘,或者拉稀。

脾胃弱,开儿不收就是拉稀,开不出来,运化不开,就是便秘。

小孩便秘千万不要吃泻药,本身是脾胃虚导致的便秘,再吃泻药,泻了小孩脾气更虚,更运化不开,便秘的更严重。

白术,茯苓,陈皮,麦冬,煎汤频饮,就治这个病。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38#
发表于 2018-10-6 07:10:53 |只看该作者
辩证
何为症?大家知道,现在大家得病啊,比如说鼻炎,肠炎,胃炎这样的都一个一个病名,你到西医院去查这个身体不舒服,查来查去,你要知道这是什么病。那么医院开个单子给你写上叫什么什么病,这个病人就踏实了,起码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然后才涉及到治疗的问题。先要有病名,然后才有病因,病机,治法。

那中医看病不是这样看的,它不会说是很确切的告诉你这个是什么病,中医看病它这个所谓的病名跟西医的病名是不一样的。

一症可能对多病,一病也可能对多症。
就是说一个病可能出现不同的症状,一个症状会由于很多西医所谓的病名,很多的病都会导致这个症状。

比如说一个背疼,可能是五脏六腑都放射到背,产生压迫,导致背疼,这一个症状能反映出可能是心脏的问题,脾有问题,肝有问题,肾有问题,肺有问题,都会反映到一个背疼,这个是一个症状对多个病。

还有呢心脏病它可以放射可以胸痛,肩胛痛,背痛,头晕,恶心,迷糊,都会导致,那么这就是一个病它也会出现不同的症状,那没有标准化,一刀切的。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39#
发表于 2018-10-9 07:20:46 |只看该作者
食疗要法自然(一)
比如说这个补钙问题,说你缺钙,为什么缺钙?这要想一想,补能补得进去么?搞得现在,从小孩到老人,从男的到女的,从健康人到不健康人,所有人都缺钙。

缺钙的后果是什么呢?是骨质疏松。为什么会骨质疏松?不能钙化成骨。
那什么原因不能钙化成骨?你要找到那个原因,像一个桶漏了一样,你加多少水进去,它都往下漏。然后你说了,说这个缺水,为什么缺水呀?那你要解决这个问题。缺钙,为什么缺钙?这个原因要找着,这个原因找到解决了,你就不缺钙了。

天地养人,它不会让你偏性,偏到哪一方面了。人是从自然界生长过来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怎么可能老天爷让你缺钙呢,肯定是自身出问题,
即便你是超微钙,把那个粒子打的很粉碎,你要身体出了问题,这个钙在你身体里走一圈就走了,补不到你骨头上去。
如果你强行让它进去,还容易引起钙地堆积,它这个钙不会听你使唤变成了真正的这个骨骼的,反而成为骨骼的累赘,结节了,长骨刺。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40#
发表于 2018-10-10 07:54:44 |只看该作者
食法要自然(二)
像这个牛奶一样,喝牛奶,一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看似这个口号很好,实际害处很大。喊出这个口号无非是奶商为了自己的利益,去这样做,它无可厚非,谁做买卖不想做得更好,把自己的东西尽量得深入到人心,每天用才好呢。

但是很多小孩,你看一看,天天抱着奶喝,这个奶,性黏腻,容易滞脾胃,小孩脾胃又弱,天天灌很多奶,消化不开,运化不了,积在中焦积在脾胃,导致脾胃消化不良,要么拉稀不爱吃东西,要么大便干结推运无力。

再加上喝酸奶,酸又能伤肝,微酸能益肝,过酸能伤肝,长期喝酸奶导致小孩肝脾不调。
这个病我看多了,小孩肝脾不调。还天天让孩子喝呢,这个家长脑子里还心存着一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从娃娃抓起。

所有有事物都是过犹不及,均衡发展。没有什么东西一定是好的,总是搭配着来,偏一边都不可以,总是协同作战,五谷杂粮要吃,奶你可以喝,但不要比重太大。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41#
发表于 2018-10-11 06:44:20 |只看该作者
中医辨证要辨整体、辨气态
看病的时候一定要看出这个气的特点来,
比如一个人过来了,你看他气高,都在心肺上浮着,人很精明,但是已经虚脱了,这个就是气浮在外,一定要收回来。

气浮在外有什么症状呢?就心慌,晚上睡不着觉,高度兴奋,紧张,人虚脱,两腿无力,明察是非,这样的症状都是一个气浮在外的表现。

那么还有一个就是气沉在里,是什么表现呢?就是说话木讷,说话迟缓,迟钝,两眼不欲睁头发昏,这两腿沉重,浑身发冷,行动迟缓,这就是气沉在里。

那么还有很多病人说他这个气毛躁,就是火大,气腾下就起来了,表现症状是什么呢?就是爱着急,上火,气不顺,有事就吵起来,嗳气,头疼,头晕,气得能哆嗦,这个就是气毛躁,肝气亢,这样的病人有很多。

再有就是气虚的病人,气虚的病人有什么特点呢?气血虚弱不足,那这个症状就多了,怕风怕冷,麻,无力,不能久视,说话无力,面色无光,头发不光亮,精力体力都不足,这个就是整个的气血偏弱,那如果拿一个灯来比喻的话就是火焰很微弱。

辩证要这样来辨,辨整体辨气态,不要辨形体。那形体反应出来的都是这个气的表现,是外化。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42#
发表于 2018-10-12 06:35:12 |只看该作者
辩证举例
我记得有一个病人,他是两肘长硬皮,两膝盖下面长硬皮,黑的硬皮,对称性,那这个一看就是胃经出问题。因为他那两个膝盖下面长硬皮正好对的是胃经,那么胃经出问题是由于什么导致的呢?是由于肝经导致的。

为什么肝经导致胃经这儿长硬皮呢?
胃气是缓的,肝气是急的。
为什么胃气是缓的呢?它只有缓才能容。如果一急它缩缩在一起,你吃不下东西,好多人它那个胃缩缩了,吃不下东西,萎缩性胃炎,胃很小,缩起来,这个人就不能进食了,或者进食很少,或者会产生呕吐,胃剧烈一缩,呕吐物就上去了。

肝经它正好跟胃是一对儿冤家,肝经一瘀胃也瘀,他就导致胃缩,胃一缩经脉也缩,这个大的气脉的地方就缩,
一缩气就郁结在那儿,它向外一拱,就是一种硬皮,气没有散开,聚在那了,聚而成厚,它就长成硬皮了。

这个就是辩证,通过两块硬皮推断是胃经的问题,又通过这个胃,这个硬皮的形状特点,从而推断胃受到了肝的克,那么你要去解肝,肝这个绳解开了他就不系着胃,胃就开了,胃开了能容物,气血能运化,经脉就能流通开了。经脉流通开了硬皮自然慢慢就消散了。
他是这么一个过程。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43#
发表于 2018-10-15 07:00:39 |只看该作者
整体辩证
看病第一个是看这个人,一个正常人是一气周全,周流上下,变动不息 ,一气周全,不偏不倚,五行齐备。

那么他得了病,首先要看他是否五行周备,
气机是不是稳重,如果不稳重是有病。
气机是否壮实,如果不壮实是有病。
气机浮燥是有病,气机不定是有病。

整个的气场不定,不定表现在几个方面,晃胳膊晃腿,这代表下面不稳,
比如他那个手在抖,这是生理,他这个抖腿,是心理。

比如说一个人在那不断的颠这个腿,颤那个腿,初步你可以判定这个人心浮气躁,或者说神气不定。
安定的人,他这个举止自若,稳如泰山,坐在那儿,首先下肢是稳的,很安稳地坐在那或者站在那,他代表的是心气沉稳。

手在那里抖,拿笔在那里颤,明显的是生理上的问题。什么问题呢?
这是一个阴血虚,阴主凝重,主稳固,阳像火苗一样窜来窜去,如果这个火苗没有阴气凝重所养,那么就乱窜,不该窜的时候也窜,该窜的时候也窜。该窜的时候窜不好,不该窜的时候乱窜。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44#
发表于 2018-10-17 07:27:31 |只看该作者
口腔溃疡怎么辩证?
这个很好辩证,一般在口腔两边,舌头上,还有上下嘴唇,口腔溃疡肯定是火,五脏六腑火气上达,从口腔溃疡爆发出来。

越往外长的口腔溃疡就越在外,比如在心肺,越往里面长得很深的,它的火在肝肾脾肾,藏得深。
通过辨别口腔溃疡的位置,深的藏在深,浅的藏在浅,

比如在舌尖上的溃疡是心火,
前面靠外的唇上长的溃疡,这是心胃之火,
如果在腮帮子里面,很里面长的溃疡,是肝火,
长在两边的,肝中有瘀火,有的人长期口腔溃疡,长期肝中有瘀火,时不时往上冒一些溃疡,

口腔溃疡一般春夏重,春天重的是肝,夏天重的是心,

有的人考试,过几天要考试了,满嘴都是长泡,心火出来了,考试完了火也就消了。
一般的口腔溃疡是心脾肝三者容易导致,有心事上火,有人一急,满嘴的大燎泡,

心火那怎么治呢?光喝黄连也不管用,肝火抑郁,长期抑郁不得治,遇到事一急,尤其是慢性口腔溃疡,那里面很深层次长的都是溃疡,这就要清肝火。

那脾呢?中间有湿气,口腔溃疡长得既不在里也不在表,弥散的长,这也是脾的缘故。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45#
发表于 2018-10-18 07:04:12 |只看该作者
口腔溃疡辨证
什么叫实火虚火呢?有根的是实火,没根的是虚火。
比如经常长,你就可以断定他有实火,有瘀火。
虚火一溜烟过了就得了,实中夹虚,虚中带实。

比如说你有心事长的都是泡,你心事过了后还在长泡,这个就是虚火,浮火,下面根已断,因为你心里面不上火。

有的你事情还没处理完,天天还长口腔溃疡,这就是实火,你想着这事,每天都产生新的火,心火上炎,什么叫上炎?炎是炎热的炎,向上蒸腾,从口腔爆发出来,这个就是源源不断的有从心里面出来的火往口腔聚集。

嘴外面的疮和嘴里面的有什么不同?嘴外面的在表,嘴里面的在里,
有的人上火,它就长在嘴唇上,这个火好治,一发就得了,一发一清,看看里面有没有根,有根按而拿之,没有根的迎而发之,一发就散了。

栀子,黄芩,生石膏,荆芥,柴胡,一发一散。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46#
发表于 2018-10-19 07:30:43 |只看该作者
牙床上的溃疡和腮帮子上的溃疡有什么区别?
这个区别就是牙床的在里,腮帮子的在表,这又是个表里。
本身牙床和腮帮子都是里,里中又分表里,牙床是里中之里,腮帮子是里中之表,这样来判定。

所以说已经完全打破了五脏六腑本身的界限,完全从气学的角度来考虑,一团气本来没有什么界,像长江上中下游,上游叫肾,中游叫肝,下游叫脾,这个是人为分的。自然界当中,长江就是一条河,无所谓上中下,你一定要说,手一指那是上游,具体在哪分,上游中游的分界线在哪?没有这个分界线,人为起的。

同样,五脏六腑一气循环,没有明显的界限,只不过它化成形之后有了界限,肝脏是肝脏,脾脏是脾脏,肾脏是肾脏,但是形背后这个气,再从气往神推,越往虚界推越没有界限。

最后总结一下,辩证辩的就是后面那个气机。因为我们肉眼看不到气,看不到神,但是我们能看到形,我们知道神化出了气,气化出了形,那么通过形就可以反着往上推。
其实你看各种症状就是推后面那个气机,你推出来你就知道气机是怎么回事,因而治之,按气机的道理去治,形也就发生改变,就这么简单。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47#
发表于 2018-10-23 06:36:57 |只看该作者


辩证闲谈
前几天我看了一个病人,两眼眼珠子都是偏向右边有一个黄斑,两边都是,应在哪儿?应在右面那个积,积在哪儿?积在肝。

正好得观其象知其所主,观其外知其内。
眼中间有斑,眼白那里有大米粒那么大一块黑点。那是什么东西呀?

比如把眼睛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个位置正好在右下还是左下,那个位置有寒积在那里,
比如说黑点旁边还有小黑点,就证明相应的那个位置右下腹,
比如那个黑点一大一小,长在眼睛的右下边,那么它对应的右下腹那个位置一定有两块寒积,一块大一块小。
什么形状呢?你要看眼睛里黑点什么形状,那个寒积在气界上就是什么形状,黑点大,寒积大,黑点小,寒积小。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48#
发表于 2018-10-24 06:50:41 |只看该作者
方剂
什么是方子?
所谓的方子就是方法,治病的方法。
比如说中药,针灸,打拳等等,或其他方法,看电视都能好病。
几千年来我们老祖宗总结来总结去,最方便,最快捷有效的还是喝药,这个方子来源就是对药的选择。

方子——丸,散,膏,丹,各有所宜。
丸就是大丸子,
散就是药粉,
膏就是把汤剂浓缩成稠膏,
丹就是一些丹药,
当然还有汤药,
最常见的就是把草药抓回来以后用锅煮,煮出来的汤汁就是汤药。

这些都涉及到组方。
其实方子要是归结到最简单的方子就是一味药,比如说我们肠胃堵住了,有食积了,煎煮点大黄一泻,
好多人要减肥,你煎点三七叶一泻,这就是最简单的单味方。
风寒感冒了,煎点生姜水一服。
肚子有气胀,熬点陈皮水一服。
一个人闷厥了,往他的鼻腔里吹点,细辛皂角粉,刺激一下他的神经,刺激着了,使他一下子就回来了,这些就是最简单的单味方。

人们在实践当中总结发现,很多时候一味药治病并不是很理想,或有很多副作用,就把几味药组织在一起使用,尽量减少副作用,提高疗效,这就是复方。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49#
发表于 2018-10-26 06:35:32 |只看该作者
方子是干什么的?
大家都知道方子是用来治病的,那么方子是如何来治病的呢?

这个人是一团气,人得了病,必然是这团气出现了异常,方子就是来纠正这团异常气的。
我们知道不管人物事都是由气组成的。
人是一团气,任何一味药也是一团气,几味药组成一个方子也是一团气,这个叫做方气。

方气有方气的特点,药有药气的特点,人有人的特点,组方开方治病,目的就是用方气去影响人身之气,使之归正,让他恢复正常。

比如一个人受凉了,寒着了,那你就要开些热药,把寒化开,气不通了就通一下,气虚了就补一下,气紧了就放一下,气虚乏了就吃一些有滋补的方子,达到补虚效果,很简单很朴素的开方目的。

正常的人身之气,它有一个状态,上下周流,中正平和,不偏不倚,不温不燥,处在中间状态,凡是脱离的这个中间状态,人就会生病,方子就会把不正常的状态调到正常状态,仅此而已。

所以我们说开方子用途就是纠偏,偏了用偏气帮你纠正过来,就像天平一样,通过加减砝码使之平衡。
关于方子是干什么的,我们就讲这些。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50#
发表于 2018-10-26 06:38:02 |只看该作者
组方原则
中正平和
正常人本身就是一团中和之气,出了问题,稍微偏了一些,你配方第一条原则就是要使方子这团气与人身之气尽量相近,不要差的太远,这一条非常重要。

如果差的太远,容易影响到人身之气,会对人身之气有一定的伤害。
比如说开一个大黄,开巴豆,或者说开全蝎,蚂蚁等等。
这些药的气跟人身之气是不相符的,明显带有这个药自己的偏性,而且偏的很厉害,这种药下肚以后会直接扰乱人身正气,
咱们先不管它去不去邪气,首先要知道这药是扰乱正气,如果说扰乱的厉害就叫毒药,扰乱的不厉害叫副作用,但效果一样,所有的药都有副作用,化疗药使人的头发掉了,这就是化学制剂的气和人身中正平和之气,相差太远。

你想这股气进入人身体,人身要拿出多少中正之气去化合这些气,像一勺盐放到水里一样,这勺盐就是化学制剂,或者说就是不平和的药气,水就是你的中正之气,你想想一勺盐需要多少水来化它?

中正平和就是让方子之气跟人身之气相近,相近之后,人气稍微有点偏,你的中正平和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偏一点,来纠正人身的相偏之气,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德明中医 ( 冀ICP备17012469号 )

GMT+8, 2025-4-28 06:38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