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明中医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水獭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每天学一点小组

[复制链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51#
发表于 2018-11-8 07:33:18 |只看该作者
组方原则
刚而不猛
药劲大代表刚,药劲小代表柔。
比如麻黄,干姜,细辛,附子,大黄等等这些药劲都大,开方的时候就要把这些劲大的药让它缓和下来,体现刚而不猛的特点。

怎么体现呢?比如用附子这个刚药时,加一个柔药,去缓和它这种猛劲,加什么呢?加甘草,这就是附子甘草汤。

那么你用桂枝通经,为防止桂枝的燥性,加白芍,甘草,生姜,大枣,这就是桂枝汤。

那用甘草缓和大黄的猛劲,这就是大黄甘草汤。

开方就是牵制,利用它刚的一面,同时又要牵制它们猛烈的一面,这样就容易让它发挥它正面的作用,缓和它的疗效。

比如肚子有实气,有人要泻下,不断的泻,泻中要收一下,收中有泻,这样既能达到推陈出新,同时又能达到守正这个目的。正气在你才有御邪的能力,正气不在你下多大的方子都没有用。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52#
发表于 2018-11-8 07:35:02 |只看该作者
组方原则
柔而不懦
什么叫柔而不懦呢?你的方子柔缓但不怯懦,和刚而不猛,刚而不烈是对立的。

有的人开方太狠,什么毒药都下去了,如附子,蚂蚁,什么都敢用,搞得病人气血暗耗,上吐下泄,眼睛发黑,肢体麻木。病本身不重,越治越重,都是开方过于刚强伤了病。
它的反面就是开方太怯懦,我们可以开柔缓的方子,但一定要柔而不懦,缓而不懦。

比如治一个风寒感冒,来势汹汹,发烧39°,这时你要开一个很懦的方子,如:紫苏,藿香,陈皮,桑叶,菊花,药劲就很小,不能达到御敌的效果。

再说很多药店的紫苏,藿香就是一甘草,完全没有了药的气味,劲小的很,再加上桑叶,菊花,这药非常轻柔,整个药劲过于懦弱,不能很好的御敌。

所以我们开方一方面不能过于刚猛同时也不要开过于懦弱的方子,
如小孩的食欲不振,上来就是焦三仙谷芽麦芽之类的方子,过于懦弱,也达不到治疗效果。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53#
发表于 2018-11-9 07:13:59 |只看该作者
组方原则
温而不燥
什么是温而不燥呢?比如说一个寒症的病人,上来开方就是肉桂,干姜,附子,这些太躁了。

开方一定要温和,温里散寒的,同时又要避免过于辛燥——辛温燥烈。
后来评价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药就过于辛燥,伤正。

所以我们开发要避免辛燥,怎么避免呢?很简单,加点甘润的药就可以了。
如干姜,肉桂,加点麦冬,白术,茯苓,稍微缓和一下,让它达到温而不躁的效果。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54#
发表于 2018-11-10 07:34:33 |只看该作者
组方原则
凉而不寒
就是开方不可过于寒凉,可以凉,但要凉中带温,不要过于阴寒。

比如说咱去一个热,你上来就是三黄(黄连,黄柏,黄芩)加石膏,知母,龙胆草,大青叶,木通,一派寒凉之药,这个方子就不好,偏一边了。
如果你想治疗这个热,开方要凉中带温,凉中带散,凉中带补,不要过于寒。

开方怎么开?比如一个胸膈中有热的,三黄可以用,石膏竹叶也可以加,然后加上其他药:麦冬,甘草,大枣,升麻,柴胡,炮姜缓解,这就是凉而不寒。
即使是大热的病,也不要开一边倒的药,稍微过了就伤正,稍微不对症就伤正。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55#
发表于 2018-11-13 06:27:49 |只看该作者
组方原则
清而不枯
什么是清而不枯呀?
首先,人身之气分清浊,上面气清,下面气浊,清浊相干互为循环。
如果我们开治疗清气的方子,清气当中要带点浊气,不要太干枯了。

从面相上讲,很多人呢看面色太清,气太清秀了,清秀的没有福气了,这就叫清而枯。清中要带点浊,这人就有福气了。太清了完全理想化了不现实,导致最后自己凄苦一生,婚姻不幸,家庭不幸,身体不行,事业不行,这叫清枯之象,清贫之象。很多人很清秀,但却凄苦一生,就是因为里面少了浊气。

我们开方也一样,一定要清中带浊,比如白虎汤中石膏,知母,甘草,梗米。石膏知母是气清,甘草其气浊,它在清热的同时带有浊阴之气。

清而不枯,清而有浊,比如开三黄,气太清了,怎么体现出浊性呢?加麦冬,甘草之类的。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56#
发表于 2018-11-14 07:38:39 |只看该作者
组方原则
浊而不凝
什么是浊而不凝呢?尤其是开一些补方,补下焦的方子,开浊气的药。

比如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哪三补呢?熟地,山萸肉,山药。三泻是茯苓,泽泻,丹皮。

如果没有三泻,那就是浊而凝,熟地,山萸肉,山药这三味药都是静止不动的,凝滞不化的,这就是浊而凝。
但万物贵在流动,浊了不让它凝滞,所以要加三泻,要加茯苓,泽泻,丹皮,使阴浊之气能流动开来。

万物贵流通,贵变化,清中带浊,浊中带清,浊而能走,清而能守,这个都是开方的组方原则。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57#
发表于 2018-11-16 06:47:31 |只看该作者
组方原则
通而不暴
什么是通而不暴呢?通经脉,但又不能太刚暴,很多人学中医都知道,人经脉不调,气机闭塞,是导致很多病的原因。

既然经脉不通,难道你就要不断的拿棍子去捅它吗?
脑栓塞难道你拿东西捅开它吗?脑栓塞拿棍子一捅就脑溢血了,本身它脑栓塞的同时,(脑梗塞,脑堵塞)血管已脆化,通也不是,不通也不是,你便拿药一通,血管破了,这就是很多治疗像脑梗塞导致脑溢血的悲剧的原因。

溶栓一溶,血栓就化了,很多治风湿病的,用全蝎,蜈蚣,地龙,蚂蚁,威灵仙,羌活,高度白酒猛供它,想把经脉打开,结果越吃越没劲,越吃越痛,浑身都虚脱冒大汗,这个就是强暴地去通它的后果。

人身是一股清虚之气,时间久了缓缓积累了,导致经脉不通,不能一朝就通开,开药过猛会伤正气,像放疗化疗一样。

你可以通,没反对你通,要慢慢的把它通开,一点一滴的通,柔,时候到了自然就打开了,时候不到,想各种方法去捅,那就破,气血就耗掉了。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58#
发表于 2018-11-17 07:21:06 |只看该作者
组方原则
攻而有守
什么叫攻而有守呢?就是你攻的时候,后面有粮草保障,不要开出一派攻药。

比如,麻附辛这个例子,麻附辛相当于什么呢?相当于刘关张,光指望刘关张去打不解决问题,跑不了20里,你就精疲力竭了,后面一定要有部队跟上,其中就有粮草供应,没有粮草供应,你打什么仗呢?只伤你的气血。

很多大夫开方只攻不守,很多感冒方子都是发表,后面没有粮草接济,发表出汗怎么也不出,害得许多老年性的身体虚寒的导致风寒痹阻。
用中药用攻药可以,但后面没有粮草接济,你能用多久?这个都是攻而不守,攻而不补的后果。

所以我跟大家说想用中药时,一定要攻而有守,不能开一边倒的药,只知攻不知守。
大家看《伤寒论》的方子都是攻补兼施。
比如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甘草为补药。
泻心汤:半夏,黄芪,黄连等,里面有人参,生姜,甘草都是补药。
白虎汤:石膏,知母,粳米,甘草。石膏、知母是攻药,甘草、粳米是守药,井然有序。
《伤寒论》的方子是非常体现攻补兼施方子的特点的。大家要仔细体会,没有全攻的方子,也没有只守的方子,都是攻补兼施。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59#
发表于 2018-11-19 07:08:05 |只看该作者
组方原则
补中带调
要补一个人,很多人虚不受补,瘀不受补,补不进去,都堆滞在那里,上火等等这些现象是有的,我们一定要在补中带调,调补。
把那个调开点,补进去,调开点,再补进去,这样他慢慢地就得到了补益,同时又能调畅气机。

现在很多大夫依仗攻伐,不愿意去补,他觉得补,补不进去,经脉不通你补什么呢?首先要通经脉,那样他就不断地用攻伐的法子去通经脉,导致这人越来越虚。

这个瘀滞本来是一个气郁,不能用通伐的方式缓解,只能用柔缓的方式慢慢地去解瘀,解一点补一点,什么也不耽误。

就像刮风下雨一样,不能只刮风,而是刮一阵风,下一阵雨,狂风暴雨只能带来洪水,不能安养当地的百姓,所以下雨还是要下温和的雨,刮风要刮温和的风,这就是补要小补,调要缓调,攻要慎攻,
别上来就攻,强梁者不得其死,别用强和刚对抗的形式,那跟西医有什么区别?
所以最终归结到补中带调的这一项,尤其是“调”字,调百脉,调达气血。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60#
发表于 2018-11-20 07:37:52 |只看该作者
君、臣、佐、使是怎么控制的?
开方过程中要体现君、臣、佐、使。什么意思呢?就是一味是主药治这个病,再配两个辅助的,再稍微有点帮上忙的,最后再有一个引经报使的,这就是君、臣、佐、使。

君、臣、佐、使就是个仪仗队。有向导,有大将,大将旁边有裨将,裨将两边还有悍将,后边再加一队士兵,大队人马就开始了。

比如一个心下逆,气逆,气往上逆的症状,很多人生气呀,导致心下气憋,或者伤寒论上的心下痞,像泻下汤这样的,拿什么当主药呀?
憋气要拿半夏当主药,半夏当主药为君,那谁为臣呢?梳理气机的拿陈皮茯苓当臣,佐药是什么呢?参草枣。

如果处理一个心中热,用石膏清一下热,还有一点热留在上焦,用黄芩清一下,清完还有虚热在那里,用竹叶荡一下,可能还有一些不顺,用陈皮扫一下。最终虚乏,因热气蒸腾导致的虚乏,阴伤,拿麦冬补一下。这个组成就很好治上焦客热的一个方子,方子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开出来的。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61#
发表于 2018-11-22 07:38:35 |只看该作者
如何分析西医的疫苗
所谓的疫苗就是小的邪气,提前启动你的身体,让你身体正气有一个适应,能反应过来产生抗体,
这个用中医很好解释,先用小股部队骚扰一下,让你有时间准备,提前做好防范,这个前提是你正气不太弱,要是正气弱,邪气来了,小股部队骚扰你一下,你把对方去除了,大的邪气再过来时,你照样不行,你打疫苗也没有用,所以说还要以提高正气为主,不要完全依靠疫苗,很多人打了疫苗还是得病,
比如你这个城市就100多人,都是老弱病残,对方派小股部队侦查一下,你艰难地把它们消灭了,那后面的大部队来了,你必定提前有一个防范,但一点用也没有。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一定之理。

还有疫苗有一个有效期,不是说打了这个疫苗终身免疫,不是这样,它刺激你一下就慢慢地衰掉了,所以说我们不能靠疫苗,要靠自身增强自身的正气。身体好了,你抗击能力就强了,很多人之所以怕冷,身体弱,精力差,都是正气不足,要努力把正气搞上去,这个是关键。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62#
发表于 2018-11-23 07:07:51 |只看该作者
关于开方
大家开方啊脑子一定要灵活,不能找一点,一看寒就麻附辛,这很要命的,
你看麻附辛它都是一个层面的,你比如说血瘀,麻附辛就解不了血瘀,
如果说气郁呢?麻附辛也解不了气郁,你喝下去后有烧灼的状态,
只有很表浅的寒你才能去,而且你还伤正。

就像打仗都上追击炮一样,全都是追击炮你能打仗吗?不能打仗,追击炮有点,步兵有点,空军有点,加上坦克部队,后勤补给部队,前面有侦察兵,后面有后勤,都配合得当了才能打仗,
不能说追击炮好使,能端掉敌人的炮楼,你所有的都上追击炮,有这样开方的吗?空军好全上去,空军再好也不能没有地面部队,

看有的中医感冒发烧用麻附辛,怕风怕冷用麻附辛,干什么都用麻附辛你说可能吗?这个社会世界是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手段是综合的,你一定搭配着来。

好菜能用,也不能天天辣椒炒辣椒,辣椒炒红椒,这个可能吗?没有那样的师傅。你上盘肉菜,还想来个素菜呢,三个热菜还得配个凉菜,上个麻辣的还有喜欢酸甜的呢,很简单的道理,还是百花齐放,多样化,综合的,最终成为一个中和之气,酸甜苦辣咸都在里面。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63#
发表于 2018-11-26 07:11:42 |只看该作者
开方用药
想把中医学明白的,有几点是要做的。
第一,你所用到的药要了如指掌。有几个品种、如何炮制、价钱多少、长得什么样、尝出来什么味、真假如何分辨?这些都要了如指掌。

第二,组成的简单味,比如桂枝白芍搭配,麻黄汤,小青龙汤,四君子汤是什么味?多加熟地什么味?多加白芍是什么味?这些大家知道吗?希望大家回去尝一尝。
什么叫临床?不是开方子叫临床,要对开方子中的每味药了如指掌,这个是临床很重要的一部分,不然怎么派兵点将。

第三,很多主要的药喝了之后什么感觉大家要知道,会出汗还是会放屁,还是会头痛?起码要有一个简单的认识。
比如白芍喝多了会腹泻,黄芪喝多了会发热出汗,吴茱萸喝多了会头痛,这些都要了解。
作为一个医生,要像了解自己的孩子一样了解这些药,跟它们打交道,慢慢地再融入气学理论就知道了,就心领神会了。
方子一配出来是什么气马上就知道了。白术茯苓配在一起什么气?加上陈皮,半夏,麦冬,丹参,延胡索,白芍,各是什么气,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64#
发表于 2018-11-27 06:49:05 |只看该作者
苦能益阴?
苦能益阴这个说法不对,没有说苦能益阴。
这个说一下,甘药能益阴。甘药酸甘益阴,辛甘益阳,中药甘味药占七成,酸味药二成,辛味药二成,这个是开方子的标准。

以甘为主,因为所有的东西都需要大地的滋养,所有的方子甘药至少有一半。
所有的方子的配伍都在味道上,不下功夫尝是不行的。

酸药微酸,苦药微苦,大凡治病,除非是实症,才用大苦大辛的药。
现在人的汤药不好喝是对我们的耻辱。首先汤药补药非常好喝,喝的时候不反感,如果自己有虚喝了会非常舒服。

现在人开方子少君子多小人,搞得药腥臊乱臭,没法下咽,完全把病人给耽误了。

不管是气学上讲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有土气,从中间做和事老,做中和,也就是甘味药,这没有任何疑问。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65#
发表于 2018-11-29 06:35:14 |只看该作者
中医是治人不治病
如果仅仅去治病而不关注人本身,这个是医之下者,这个医生他水平再高,他也是局限在这个层面上,不可能再提高。

就天天盯着病,这个病分析怎么得来的,分析得再清楚,你不能统观全局的观察他这个人,你治病的效果不会好很多。

比如一个癌症患者,他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和不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他的这个身体,这个疾病的发展是不一样的,人的因素,会影响到这个疾病。

人是活的,有血有肉的。但是大家现在看看西医或者很多中医,他不把这个人当成一个人看,他只关心他得了什么病,去治他这个病,使自己整个的思维局限住。

比如一个人高血压,高血压这个病是怎么得的呢?他不去认真的分析,总是局限在如何降压,如何软化血管。

这是由于人们生活过于紧张,压力大,加上人们饮食无度,生活没有规律,使整个气机失衡,导致血压增高。

那这种体质性的高血压是绝不能通过西药的降压药强行降压,这相当于使血容量降低或者它所谓的扩血管,利尿,都是很生硬地、很强迫地、对抗性的让你血压降下来。这会直接慢性地损害肝脾肾,大家看看现在吃降压药的人有多少,抱着瓶子吃,而且终身服药,这些都属于慢性自杀。

你要把一个人当成整体来看,你要知道高血压产生的原因。这个人是一团什么样的气,在什么情况下这团气产生了怎样的变化使血压增高。

我们时刻要关心人这个人的气机怎么样,人气血旺不旺,而不要关心病而忘记了人。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德明中医 ( 冀ICP备17012469号 )

GMT+8, 2025-4-28 06:41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