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明中医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水獭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每天学一点小组

[复制链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21#
发表于 2018-9-1 07:29:42 |只看该作者

五脏藏五神
为什么要讲五脏藏五神呢?因为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现象。如果我们只是从气学的角度来讲,五脏藏气,是气化,那么谁统这个气化呢,就像我们讲的一个人悲伤,他整个的契机就开始放慢,衰弱,那么这个就靠我们的神去完成。

心是五脏之大主,心中藏神,  
五脏中藏五神,不但五脏中藏五神,四肢百骸皆藏神,这个就是我们神统气这个层面。

心中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想学好中医,这一点一定要明白,五脏六腑是由神统的,神统气,气化作形,化出这五站六腑,这个对我们理解我们这个整个的人身是怎么运转的,有重要的意义。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22#
发表于 2018-9-2 07:00:04 |只看该作者
五脏与五行之间的关系
五脏配五行怎么配呢?肾配水,肝配木,心配火,肺配金,脾配土,这也是指导中医临床的一个重要的依据。

如果咱们抛弃神气,或说是漠视神气,而独研究五行和五脏之间的关系,通过五行相生相克指导中医临床,这是很可怕的。
为什么说很可怕呢?因为五行本身就是一个虚词,金木水火土,怎么解释的都有,相生相克就变化万端,很多人谈来谈去,阴阳五行,不在一个层面上看,看病的更是五花八门。

比如说有的说桂枝属木,说入肝,那么肝不调要加桂枝,那么这个就有问题,本身这个桂枝配木,它为什么配木,肝又怎么配木,桂枝又怎么就入肝?

在这纠正一下,桂枝这味药,你可以说他属木,肝也属木,但这两个木不是一个木。肝主生机,你不能说桂枝主生机,桂枝主通,通达,桂枝这个药走表,走营卫,很浅。
肝这个气很深,肝中的生机和桂枝的通的这个木性是完全两回事,所以说肝病并不以桂枝为主药。你想用桂枝的木性去调肝中的生机,相当于南辕北辙。

所以说学中医不要只学五行不看神气,这样是不可能学好中医的。最终拿些五行公式去那儿推导来推导去,已经相去甚远。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23#
发表于 2018-9-4 06:20:19 |只看该作者
六腑对应五脏(一)
怎么对应呢?心对小肠,肺对大肠,肝对胆,脾对胃,肾对膀胱,心包对三焦。

肝胆相照,肝对胆好理解,肝中包胆,胆是中精之腑,是生气之源,肝者体浊,胆者体清,畅生机,达生意,是由肝作为背景向外推运,有胆去完成的,这个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如果你摘了胆,肝的生机推运一下子散了,散开,不能专精。

那为什么十一脏独取胆呢?
并不是说十一脏都要听命于胆,而是十一脏要做一件事情犹豫不决的时候需要胆来完成它最后一枪。大的气血推运,自然而然的不需要胆,就最后那一步了,要由胆来完成。
什么时刻要胆去激发,就像那个炮弹一样,它点燃就炸,所以说这十一脏独取胆。

肝胆他俩一对互相照应着,你看取胆之后,这个胆汁还是会从肝流出来,但是它这个形成精华的能力差了,比如说你这个身体很好,都考95分,如果有胆你一下能推到100分,就能达到一个非常完美的程度。如果没有胆是不可能上100分的,最多也是90分,95分,这是肝胆的关系。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24#
发表于 2018-9-5 07:07:41 |只看该作者
六腑对应五脏(二)
肾和膀胱
肾和膀胱的关系也好理解,因为都长在差不多的地方,
肾主水脏,主水液的推运,主闭藏,同时膀胱代肾完成水液的整个气化,膀胱要弱就是肾后面的动力不足。

你看有很多泌尿性的疾病,膀胱气化弱了,小便淋漓,无力,那么要知道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这时候不要用通法,要补肾益肝,慢慢的气化一开,就顺畅了,如果强行用通法,膀胱的气欲至未至,一通一下就全散了,你再也聚不起来了,就导致了尿失禁。

好多中风之后尿失禁,尿癃闭,它用利尿的方法,这个很要命,大家千万不要这样去利尿,尿一利,元气一泻,下边气一泻,精气不来,他这个病好不了。

大部分老年中风,都是因为精血暗枯,导致突然精气不能来复,突然中风,这时有俩点很关键,
第一,调畅气脉,毕竟他大的气脉堵上了,要调畅气脉,
第二,要益其精,益其气血,慢慢调畅,他还有恢复的可能,如果一旦你通过强行通脉的办法,比如说溶栓也好,用中医中药,按那个排风的中药来治,燥烈的药一上,那么病人十有八九就回不来了。

就像一个皮球一样,一扎泻了,那就真的完了,那么这个是膀胱肾。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25#
发表于 2018-9-6 06:28:40 |只看该作者
六腑对应五脏(三)
脾和胃
脾和胃也是在一起的,都管消化的,这个好理解。
脾为之使,胃为之市,什么意思呢?

市是市场的市,胃为之市,是装东西的,装五谷杂粮的,吃的东西都在胃里装着。
脾为之使呢,就是把胃的东西消磨水谷,小肠吸收后,脾就把这个水谷精微之气使,什么叫使?就是推运,推运这个水谷精微之气循环到全身,并且由肝气顶着,脾气推,推到心,推到肺,最终推到全身
脾和胃一对,一个是布的,一个是送粮官。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26#
发表于 2018-9-7 06:17:50 |只看该作者
六腑对应五脏(四)
心和小肠
这两个相对应,八竿子打不着,一个在上面,一个在下面,不像我们之前讲的那三个,肝胆在一起,肾和膀胱在一起,脾胃在一起。

那么心和小肠怎么跑一起了呢?这个我们要从功能上来看。
心主聚气,它聚集很大的能量去使身体能够不断地运化气血,推运全身,是能量之源,
那么同样的小肠做为整个消化道,或者说整个腑来讲,它是最关键管吸收的地方,小肠一定要聚集很多的能量,把胃中的食物消化掉,为身体的吸收,
所以说,它的功能和心的功能一样,在整个的消化器官中。

如果心气虚,就相当于小肠气虚,小肠一气虚,它的消化能力明显减弱,又容易着凉拉肚子,
气聚的能量没有了,也就是心主气聚,小肠主气聚,
心主气聚推运气血,小肠气聚消化食物

那么这个就是心和小肠之间的关系,它们都是气聚。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27#
发表于 2018-9-8 07:36:24 |只看该作者
六腑对应五脏(五)
肺和大肠
肺为魄,为气散,气推运,肺主这个的,为相傅之官,推运气,推运气往全身走。心脏是泵,肺是扇子,是风扇,泵上来水由风扇打散,打到全身去。

那么同样,大肠干什么用的?大肠把小肠吸收的糟粕向下推运,再把水分吸收,泌清浊,分泌水谷,它主这个。

如果肺的功能下降,那么它散的功能,推运的功能下降,大肠的推运能力,向外推运糟粕的能力减弱,人就排便困难。

这个排便不爽,它有这个推运的劲,你看大肠大、粗起来,开阔,就像肺魄力一样,有了开阔之气,如果肺的功能减弱,那开阔之气就少。

所以说肺与大肠相表里,同时又有脉络相连。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28#
发表于 2018-9-9 07:35:42 |只看该作者
六腑对应五脏(六)
心包和三焦
什么叫心包?心在里,非常重要的器官,不断的在那儿动,不能受到一点干扰,外面包一个心包,心包之气,包绕于心,为心护外,不受外界干扰。
有病则心包受之,心脏不担其病,如果真的心脏得病了,这个人十有八九是要死了,一般心疼都是心包的病。

那么它对应三焦呢?三焦也正好是这个功能,什么是焦?焦是道路的意思。
或者你可以理解三焦,它是整个去油腻的通道,上中下三焦,上焦在胸中,中焦在腹,下焦在小腹。

那么这个解剖是不可得的,你解剖找不到三焦,三焦是气脉流行的,是相当于上下蒸腾,斡旋变化的场所,所以说也是代表整个气血的运行的,所以它与这个心包相表里。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29#
发表于 2018-9-11 06:19:05 |只看该作者
五脏本一气
大家知道五脏六腑,但是不要局限在五脏六腑上,因为人体得病不是那么简单的,不单是某脏、某经得病,而是有可能整个气化出问题,这就是五脏本一气,不可分割。

比如说一个人他非常高兴,心主喜,他是心高兴,那么心高兴的时候,其他五脏六腑也高兴,脏脏相感,构成一个融合体。所以说,心笑的同时,其他五脏六腑皆笑,只不过笑的程度轻重有别。
就说一个人的笑是心笑吗?不要这样说,是气在笑,他这一团气和畅愉悦。

比如说一个肝郁气滞了,非独肝郁,心肝脾肺肾五脏皆郁,只是程度有别。

跳出这个脏腑的局限,去理解人身一团气,宽阔地去看问题,要知道五脏本一气,是不可分割的,如果看五脏不如看一气。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30#
发表于 2018-9-12 06:44:53 |只看该作者
虚心实腹
什么叫虚心实腹,就是要返本、归根,要培根,注意根本
像一株植物一样,要爱护它的根,要培养它的根,根好了,枝就能调达的向上长,叶就能很好的,不断地生长,花开的艳丽,结的果就结实。

反之,如果我们忽视其本,崇尚其物,那么我们就会走败亡之路。

所以老子反复讲说,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就是反复告诉我们,要知白守黑,我不敢进寸而退尺,一定要知退,知止,守根,守静,返本还原,懂得这个道理,那我们的精气神就能有一个很好的状态。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31#
发表于 2018-9-17 06:42:19 |只看该作者
诊断
什么叫做诊断呢?
中医讲望闻问切是诊断。
望是望其色,望哪个色?不仅是望他面色,望他的形色,包括动和静,什么是静?就是一个人端端正正的站在那里,你看她,那什么叫动?他的言谈举止,行动坐卧,表现出来的一种姿态,都可以说是望诊的依据。

闻是什么呢?这个闻就是听声音,对方一开口说话,从那个声音当中听出一些特点来,这个就是闻。

问呢?就是你们之间的交谈,你觉得有什么疑惑来问他,他回答,双方语言的沟通,把这个病的来龙去脉问一问,这就是问。

最后呢,我们就把手搭过去摸摸脉,这个摸脉叫切,可以这样讲,广义的切,他接触你的身体,尤其是动脉部分,反复的切里面的活动情况,
这个切脉有切三部脉,人迎脉就是脖子那个动脉,手上的寸口,还有就是脚上的这个少阴脉,三部脉来体察身体的动态情况。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32#
发表于 2018-9-19 07:13:09 |只看该作者
望诊
你看一个人过来,首先看他脸上有没有光,这点非常重要,当面色没有一层和缓的气色浮出来,这就像什么呢?就像那个桔子,大家吃的那个桔子,外面会有层光,油光油光的,这就叫做神采。
人要没有神采,没有气韵,这个人身体就不健康,有问题。
但有一点,有的光是浮出来的,也不好,这个神气要引而外发,要外发有根。如果外发无根,脱浮而出,这个是大凶之象。
那么如果晦暗无光,气虚气郁在里,不得外出。

这个讲来讲去很抽象。那怎么具体看呢?
关于具体看呢,我不可能告诉你一二三四、机械的去看一个人。这也就是神气的特点,也是它脱离形迹的一个优势。你要说把这个五官画成多少多少格,然后拿那个色调去一个一个去比去,那这个就不是神气文化,这个是形的文化。

我们要培养自己神气的思想方式,怎么培养呢?就是每天去看,什么人都看,看久了自然心领神会。像炒菜一样,搁多少盐,一挖就应该知道搁多少盐,而不是说放多少盐再拿两杯出来量一下,每天观察,正常人什么面色,病人什么面色,病人面色当中又分几种面色。
大家要多观察多留意。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33#
发表于 2018-9-20 07:51:55 |只看该作者
闻诊
大家要辨别一个人的气。
比如说一个人一进门,笑声朗朗的就进来了,但那个笑声发飘,那么你可以断他气浮于上,以后如果身体一弱了,肝肾不足。

那如果笑声朗朗,振地有声,你可以断其人其气和畅,五脏元真通利,没有病。

如果一个人进来,欲言又止,又说又不说,说的比较胆怯,断其肝瘀肝虚,胆怯,胆气不足。

那如果进来一个人说话痴痴呆呆的,有点老年痴呆症,说出话来呢也不知道说什么,说话不利索,断成精虚,肾精不足了。

你看所有这些可以从言语上来断,这个就是闻。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34#
发表于 2018-9-21 07:29:48 |只看该作者
问诊
比如一个病人来了,你应该问他什么呢?
许多医生看这个病人得了病,肚子疼,就说是肠炎了,也不问怎么得的。

你比如说这个人两肋痛。怎么得的?写上肝瘀气滞,那怎么肝瘀气滞呢?总有前因后果吧?
你得往回倒,倒到那个病因你才能知道他是怎么坐的病。

比如说下肢冰冷,夏天穿毛裤棉裤,什么原因呢?冬天下河不注意,又来月经,一下子寒气入腑,结于经脉,使她常年的经闭,下肢筋脉不通,那这个就是病因,病因找到了,就知道应该怎么治。

问诊不仅仅是问病由,它是怎么得的,而且还是与病人心灵的一次沟通。
有时一个好的大夫就是一个心理导师,有的这个病人他就是抑郁的不得了,又没人诉说,那你就当他的倾诉对象,他就不断跟你说,说说说,你不断的引导,把他的话匣子打开,哗啦啦的向你倒,倒的过程中你再加以劝慰,让他都倒出来,她心里就舒服了,觉得你是个依靠的,可以言表的。
这个就是问诊的作用。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135#
发表于 2018-9-25 06:54:14 |只看该作者
切诊
切脉,很多人觉得很玄,一搭手指头,知道得什么病,太神奇了,实际不难,你要知道其中的道理,这很自然而然的。

他切脉切什么呢?就是通过触,接触你身体,感觉你的脉动,去体会是一种什么气在你身上呆着。

比如说胃疼,疼得厉害,那脉就跳得快,登登登登,紧张,为什么紧张呢,正在那打呢,双方正在进行开战。
全身都紧张,表现在脉搏上跳得就是紧脉,手摸着脉,咚咚咚咚,好紧张,这就是紧张之脉。

你喝了红糖水,一放屁,好了,这是什么脉,和缓之脉,多多多多, 正常了,这是和缓之脉。

比如发高烧,烧在表,这脉是浮脉,咚—咚—咚—咚—,它浮在表面,正气努力的向外努张,浮在表。

这人虚,身体不好,什么脉?沉弱脉。
咄—咄—咄,有气无力地在那跳,这就是沉弱脉,它蹦不起来就是沉,蹦得很弱就是弱。

什么叫弦脉,咚~咚~咚~咚~,这就是弦脉,像肝气,肝气郁,像这样咚咚咚,它想解他的肝气解不了。

涩脉,刮那个竹子,特别涩,登登登,很凝涩,不通畅,
滑脉咚咚咚,涩脉过不去

承蒙时光不弃摘自《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欲浏览更多内容,请登录:
http://dmzy.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17&mobile

欢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德明中医 ( 冀ICP备17012469号 )

GMT+8, 2025-4-28 06:38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