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明中医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2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千医语系列

[复制链接]

130

主题

1

好友

36

积分

德明会员

Rank: 5Rank: 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16 18:26: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德明中医 于 2016-2-16 18:32 编辑

大千医语(一)

「临证指南」上篇
♫ 据德明中医群聊记录摘选,师=大千老师


师:一层云雾一层山,大道渺远,非象所呈。

师:心肺以肝肾为基。肝肾实,心肺自然得养,心肺旺自然健运一身。(延伸阅读:《护养肝脾肾的道理》

师: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人于平淡中见神奇,气于平淡中得充养。知之者希,行之者渺。

师:自己先学吧,不讲了。你们学什么我不管,我也只是把能说的说说。是不是值得大家学,就看彼此之间的缘分。你们如果学气学费劲或云里雾里,可以广泛涉猎,博采众家。学上10年,回头再看看我的文稿。或许对大家有帮助。上来学气学,可能不适合大家。这就像修无为法一样,怎么修,怎么做,做什么,摸不着,看不到。但学有为法就不是这样,有课本,有功课,有路走。但学多了有为法,才可以发现无为法的可贵。因为最后他会悟到,万法无执,不可学而成,不可循而成,不可见而成。大道希夷,默然而感之。有捷径,苦学方得。大家可以先广泛学习有为法,学习阴阳五行。

师:用药都要升降并用,以利气血旋转。为什么用解表药时,有时要加点和胃之药?为什么肾药要用点肺药?为什么肺药要用肝药?气机在大的方面和局部都是错行的,如动静脉。气一转,生机出。你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个气转起来。多观察世界万象,处处皆道。

师:大的方向可以给大家指,用气学重新理解中医,运用中医。我会帮助大家如何上到这个气学船上的,上去后,就是大家努力的事。没办法,看现在的中医真是满目疮痍。这个心情,只有你们学会气学才会理解。

师:建议大家都买《傅青主男女科》来看。中正平和。他们的治疗思想与咱们相似。只是没有用气团来明显地表述出来,人家不一定不知道。傅学独树一帜,比江渐一派的轻灵之法要厚重,比伤寒一派更注意当时人们实际的气血情况。(延伸阅读:《推荐中医两本书》

师:多联系实际。多找自己身体的感受,我很多对气的认识,是通过自身感觉想通的。记得当初学气,就是时刻观察自己悲伤,发怒,忧思时身体整体的状态。气是存在的,别的只是模型。

师:人的真气是无时无刻不从虚无中进入我们的身体,只是都让我们挥霍掉了。所以要闲下来,以养气,先培养土地再说其它的。但又一个问题出来了。我们心不衡,气不稳,闲不下来,事放不下。硬闲,人也会出毛病的。许多修练人,让自己硬闲,硬练,硬修,又会伤了自己。所以有为无为是相辅相成的。不能一味无为,也不能一味有为。当在有为无为中努力让自己的心看清,然后放下自己的执着。
生:“那到底什么是闲,如何才能闲呢?”
师:不执就闲了。比如我讲过的,你走路时,在乎过脚踩的石子吗?似守非守,你守我守,黑守白守,这就是放下,管他什么守。脚根不要离地,气就接上了。人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为什么不让他撞呢?
(未完待续)

收藏收藏1 微信微信

130

主题

1

好友

36

积分

德明会员

Rank: 5Rank: 5

2#
发表于 2016-2-16 18:27:2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德明中医 于 2016-2-16 18:32 编辑

大千医语(二)

「临证指南」中篇
♫ 据德明中医群聊记录摘选,师=大千老师。


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不断解心结,去心中疑惑。
心有多明亮,你的境界就有多明亮。
所以人不能太藏私,有私即暗,天理昭昭,光明心得之。
大家学医悟道,要有公心,大心,慈悲之心。
钱者养命之源,不可无,但不可陷。(大千老师)

师:对了,伤寒论还有一个注本可以看,《伤寒贯珠集》。

生:“老师是那种让他自己说而无话可说,你要问却怎么也问不倒的那种人。”——师:你太聪明了。

师:大家顺自然之势而为,不汲于好,也不恶于恶。一切淡中来,淡中去。

师:主要看气象。眯着眼睛看,把物体虚化,虚成一团气。比如当你站在十字路口边,把眼睛的聚焦散开,脑子的重点放在眼前移动的物体上,这就是整体观。多努力吧,多看浮云,炊烟,流水。难道这不是参禅吗?打坐的时候,安安静静的,你这个国王,给你的臣民放放假。散其形体,绌其用心。事物本来如此。(延伸阅读:《大千老师谈静坐(二)》)

师:人身一团氤氲缭绕的正气,神机变化不歇,这个不研究,研究什么?所以一再让大家看《悟真篇》,《修道真言》,用意就在于此。
生:“老师是否觉得,模型也是死的,会落入窠臼?”
师:当然了,模型终究是模型,不是道。理论基础要建立在阴阳和气上。不可偏,不可执,不可狂,不可乱。还要知道,神是可以改变气的,气是可以限制神的。这就像,你住在家里,可以支配这个家,你要没家了呢,你哪去了?

师:跃然于世俗之上,混然于世俗之中。翩然一骑日边来。学道要早,悟道宜迟。人到中年,杂事多,心可能静不下来了。早早知道路怎么走,但需要一生的经验去走通。悟道如治病,需要渐悟。

师:人长肿瘤,和树长瘤道理是一样的。有带瘤的大树长几百年了,不也活的好好的吗?正不退,邪不进。这是一定之理。正要是退,这个邪不找你,那个邪也会找你的。有些病,自己没有能力,还是需要外力干涉一下的。但又有几个人能真正会干涉呢?大部分的医疗干预都是在帮倒忙。消炎药,偶尔用一些是可以的。西医也有可取的地方,也是一种治疗手段,但不能滥用。

我们学道,就是要不断去掉人为的,恢复到自然而然的状态中。自然而然的,病就会愈,气血就去攻病。病不会愈,大部分情况是因为没有做到自然而然。饭好吃,不好吃,热了,凉了,都不是问题,但不能一天没有饭。气机能不能转起来最重要了。大家治病,首要的就是调这个气机,气机一动,百病消。什么寒则热之,热则寒之,虚而补,实而泻,都不是根本。如:肚里长个瘤,是实,能泻吗?嗜欲无穷肾虚症,能补吗?都是杯水车薪,或是缘木求鱼。学道学医唯真气是务,顺其自然,顺势触动气机。大气一转,其气乃散。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主题

1

好友

36

积分

德明会员

Rank: 5Rank: 5

3#
发表于 2016-2-16 18:30:2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德明中医 于 2016-2-16 18:33 编辑

大千医语(三)

「临证指南」下篇
♫ 据德明中医群聊记录摘选,师=大千老师。

师:山外有山。之前,我知了气学后,有时还挺沾沾自喜,后来才知道自己何其陋也。河伯不入海,不知自己之丑。一个世界让自己看清,一个世界向自己走来。形的力量真是强大,人们被局限在这个形的境中,不知道还有其它的境。进入了另一个境的人又会被这个境局限住,不知道还有更深的境(延伸阅读:《卷心菜宛然在此》)。天地一马,万物一体,其唯盈虚乎?要反复学气的特性,慢慢就潜移默化了。不是一下子就全理解的。

师:生姜陈皮红糖水这个方子很好,适合现在的人,对发烧,感冒,胃痛,肝郁等都有很好的疗效,是适合现代人的经典方。橘皮芳香醒脾理气,化郁,去湿,推陈致新。而又不伤正气。觉得气不顺,肠胃不好,便秘什么的都可以用。如果再加桃仁,对痛经就更好了。

师:模糊对模糊,这是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治病,我们不能准确说出病的量化性质,药也不成,这两个全是模糊的。但模糊的药,却可以根据模糊论去治模糊的病。所以中医不是量化的,不是具体的。所以中医是自由的,是灵性的,是不受物质约束的。现在一切都走量化,走标准。这个世界呆板了。而这个模糊,难道就等同糊涂吗?非也。总要有个东西去把握衡量这个模糊,不然不成了浑水摸鱼了吗?这个东西就是各位的感觉,抛却衡量之后的直观感受。这样我们才会从外在一切事物中摆脱出来,用我们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
模糊不是糊涂。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变,你能抓住什么呢?执者失之,为者败之。任何事物都处在一种运动一种存在,想定住它,本身就是一种错误。不如从其波,顺其流,感受大气蓬勃的自然力量。知者遂之,明者昧之。去除人见,体会自然。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不见道,以其察察,万物昭昭然莫知其本。

师:法有层次,有高下。不过,大家要尽快了解无为法的妙处,才算入门。记得我说过,呆着也是在练功的话吧。放松,给正气自我恢复的机会。这就是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的道理。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独立不外求,守神不外露。

师:气的聚散,动静,缓急,就构成了万千的世界。所以世界是多样的,流动的,变化的。仔细体会,慢慢变融通了。任何病都第一个想到气。
生:“阴阳五行都是指月之手,世界的本原就是气?”——师:然也。

师:能守神,动静都是定。所以说行住坐卧都是修练的时候。气学中医,讲究从气观开始做起。即一早上起来,就开始观照身中这团气。凡呼吸中,即观照之。有外在影响,即观之。生气时,即观之。久久则气不离身,神则与气应。

师:能做到无时无刻,神在身中,则道业可以大进了。
生:“怎么才能保持神在身中?”——师:心使在身体上,感觉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放松下来,没有紧张的肌肉。保持这种感觉,时间越长越好。

火有真火假火。真火无形,假火有力。真火,是无形中化出,来自无何有之乡,非假人力,不可造作而得。假火,如附子,干姜,硫磺之属虽有去实寒之功,而又有伤正之弊,故但说其有力。

♫ 《大千医语》之 「临证指南篇」 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德明中医 ( 冀ICP备17012469号 )

GMT+8, 2025-5-12 05:5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