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8-4-8
- 最后登录
- 2020-2-23
- 在线时间
- 6 小时
- 阅读权限
- 10
- 积分
- 0
- 帖子
- 71
- 精华
- 0
- UID
- 12405

|
4期湖南 邓集湖
六月的天是蓝的,云是白的,风是暖的,日是晴的,人是活波的。
回顾过去的一月,约莫有20天,早上正常晨练,基础班动作一到两套,因为天气变热,基本是早上五点半趁着太阳还不热,赶紧在楼顶活动,清晨的风,清凉的地,辽阔的视野。
这一月,能打赤脚就打赤脚,家里活动,楼顶锻炼,爬山。记得有个星期六,是我值日来着,便赤脚沿着河散步了一个多小时,路上有些小沙石,脚掌有点麻,不过还能接受。
这月把大千老师讲的 《日常养生》看完。
这月户外活动较多。6.19日,与三娘,表弟一起爬了云山。
6.28日,郑州大学自习室和湖边各半天。
6.29.郑州黄河风景区半日,
6.30日,嵩山太室山,
7.01日,少林少室山
7.02日,洛阳龙门石窟,丽景门,白马寺。
云山属于雪峰山余脉,算是武冈最高的山了。有好几年没上去,再走一番,变化还是蛮大的。
从山脚一直到胜力寺,道路两旁长了许多凤仙花,绿色红花煞是可爱。行走在清凉的石板上,切实感受到了大地的冷暖。金龟越岭,第一次看的如此形象。小瀑布的猴子不见了,可能被水冲走了.....
弯折向上的台阶,新修了仿木栏杆。表弟眼神可厉害了,在栏杆上发现了竹节虫,五彩蚂蚁,长脚蜘蛛....初次见面,忍不住多拍几张留恋。第一个山头,新修了好几处玻璃栈道,行走其上,绿树长在蓝天白云间,特别神奇。
行到一处水潭,稍作休息,走进水潭,瞬间置身于清凉之中。这山这水,才是天然的空调,伸脚探水,还有点冷。三娘直接提裙走入水潭,切身感受一下山水的温度,穿着运动鞋的表弟只能羡慕不已。
待汗息气平,沿溪上行,路上渐遇几个行人,因为是工作日,来往云山的人比较少,空谷幽静,流水潺潺,心中的燥热全部退去,只剩下回归自然地闲适。
几块巨石平铺,又截下一滩泉水。捧一把凉水洗脸,清爽舒畅。放在路边的西瓜也忍不住咧开了嘴,只好一分为三把它解决掉。
几番行走停歇,终于走到五里亭,右上秦人古道,原生的石板有些硌脚,不过还能忍住。只有赤脚,才能体会大地的温度,才好释放原始的天性。秦人古道树荫繁密,粗壮的古树林立,默默矗立百年,静看春风秋月。
行走约一小时,走出古道,来到胜力寺。寺前池水清幽,涓涓而下,山下的泉水大概就发源于此。池名洗心,行至此处,身心真被洗练了一番。寺院正在修葺,门口大佛殿,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看到弥勒佛,就想到这幅对子,真是一个活开看淡的典范。
绕过大佛,后立一尊韦陀护法,宝相威严,怒目而视。再往里走就是大雄宝殿,如来静坐中央。听闻,以前韦陀护法是在山门处迎客,看到太多僧人不成器,见一个便打一个,杀了好多。后来佛祖看他杀气太重,才把他叫到大门后,正面佛祖。这就叫“不看僧面看佛面”修行人总有些不足处,才需要修行。相传还可以根据韦陀护法的手心和降魔杵的位置,来判断寺院是否接受云游僧人挂单,吃住。
在寺院转一圈,树下小憩,便右行从院后塔林继续上行。此后均是小道,树荫更加繁密,很少有开阔处,不过正好遮住中午的太阳。阴凉向上,路边有好几处佛塔,有的三层,有的五层,最多的七层。佛说造七级浮屠,可能与僧人的修为德行有关吧。
行走间听曲唱歌,人少林静的时候,特别放的开,连表弟也哼了几段。腿竟然还抽筋,记得几年前与高中同学爬到此处,也抽过。所幸,休息拍打片刻就好了。
山风渐凉,兜兜转转终于爬到紫霄阁。忍不住仰天长啸,放开喉咙,舒展心气。以往总是不好意思,喊不出来,现在越来越想大声吼叫。登塔四望,山色平原尽收眼底。南边一片水镜,该是威溪水库了。听朋友说可以从云山走到威溪水库,有机会走一走。
坐在塔上,吃些零食,等山风把汗吹干,便踏上归途。下塔后有两条路,右折到马路上,这条路从未走过,沿马路上行不远,走到电视塔处。原来武冈电视塔就在此处,还是第一次见到。
掉头下行,来到卢侯寺,砖瓦剥落,大门紧锁,显然已经荒废多时。门前还有捐资修建的功德碑,才重修十来年。估计是没有僧人常驻打扫,破落至此。
走过一段台阶,又来到马路上。有两位大叔,正在沿路埋管,接山泉水下去。这泉水,可比农夫山泉养人多了。
行走半小时,走上小道,来到姊妹亭。表弟说上次爬山就是在此处返回,没有到顶。我倒是第一次来这边,地图显示是原始次生林。一路下行,果然有许多高大的古木,好像有国外考察队来此,发现了100多种新物种,有70多种以云山命名。道旁绿色苍苍,不知有多少草药生长期间,不识是根草,识得是个宝。奶奶总喜欢把这句话挂嘴边,中草药的神奇之处啊。
从此处,下行到胜力寺左边,有水泥台阶继续下行,便到了五里亭。此路与秦人古道相对,一左一右沿溪到顶。中间有一处听蝉亭,全木式长亭,上书“吾来秀谷寻故友,汝借高枝待知音”。静坐亭中,真有蝉鸣山更幽之感。还有一处双柱擎天树,本是连理枝,根部分开,均有合抱之大,甚是壮观。
折转返程,到山脚已经下午六时许。 |
|